原文
齐宣王时,人有死而生,能言阴府间言。乃云:“方在阴府时,见阎罗王诘责一贵人曰:‘汝何得罪之多也?’因问曰:‘何人也?’曰:‘鲁正卿季氏也。’其贵人再三不服,曰:‘无罪。’阎王曰:‘某年,齐人侵境,汝只遣万人往应之,皆曰多寡不敌,必无功,岂徒无功,必枉害人之命,汝愎而不从,是以齐兵众万人皆死。又某年某日,饥,汝蔽君之聪明而不言,遂不发廪,因此死数万人。又汝为人相,职在燮理阴阳,汝为政乖戾,多致水旱之岁,民被其害。此皆汝之罪也。’其贵人叩头乃服。王曰:‘可付阿鼻狱。’乃有牛头人数辈,执之而去。”艾子闻之,太息不已。门人问曰:“先生与季氏有旧耶?何叹也?”艾子曰:“我非叹季氏也,盖叹阎罗王也。”门人曰:“何谓也?”曰:“自此安得狱空耶?”
翻译
齐宣王的时候,有个人死了又活过来,能够讲述阴曹地府里的事情。他说:“我正在阴府的时候,看到阎罗王责问一个地位显贵的人说:‘你为什么犯了这么多的罪过呢?’我于是问:‘这是什么人呢?’(有人)回答说:‘是鲁国的正卿季氏。’那个显贵的人再三不服气,说:‘我没有罪过。’阎王说:‘某年,齐国人侵犯鲁国边境,你只派了一万人去应对,大家都说人数多少相差太大,必定不会成功,不只是不会成功,必定还会白白地害死人命。你固执己见不听从,因此齐国的军队中那一万多人都死了。又某年某月某日发生饥荒,你蒙蔽国君,不让他知道真实情况,也不向国君报告,于是没有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因此饿死了几万人。还有,你作为相国,职责在于调理阴阳,使风调雨顺,你处理政事违背常理,导致很多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遭受了灾害。这些都是你的罪过。’那个显贵的人磕头认罪。阎王说:‘可以把他交付到阿鼻地狱。’于是有几个牛头鬼,把他抓走了。”艾子听了,叹息不已。他的学生问道:“先生和季氏有旧交情吗?为什么要叹息呢?”艾子说:“我不是叹息季氏,而是叹息阎罗王啊。”学生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艾子说:“从这以后,哪里还能有监狱空着的时候呢(意思是有罪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