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小说网 书籍介绍 章节目录 我的书架 加入收藏 标记书签 推荐朋友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大小: font1 font2 font3

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魏寿乡侯、太尉,在世七十七年,寿终正寝,谥肃侯。在贾诩七十七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从汉末群雄并起到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一最为复杂动荡的时期,而这段乱世中几乎每一个可能左右天下、动辄改变历史的关键时刻,都可以发现贾诩充满睿智的亮点。
试以时下流行的TOP10的形式,分述如下:

10、追与不追之间,尽显兵之诡道
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西征张绣,围困宛城,时为张绣谋主的贾诩连和刘表来援,吓得曹操匆忙撤军,张绣欲遣兵追击,贾诩谏曰不可,张绣不听,大败而还,这时贾诩却出人意料地献计再追,果然大获全胜。张绣请教贾诩原因,贾诩曰:“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故知必败;已破追兵,必轻军速进,故知必胜。”如此简单的道理,显现得是贾诩对于兵法的灵活运用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令人赞叹!

9、信口拈来之语,保全身家性命
贾诩年少时一次回乡途中,突遇打家劫舍的叛氐被擒,贾诩骗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徒“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段公即当时的太尉段颖,久为边将,威震西土。贾诩危急之时这短短几句话,使这些贪婪野蛮、欺软怕硬的武夫一方面畏惧段颖的名头不敢加害自己,同时又许以重利使他们舍不得杀人灭口,可谓考虑周全、万无一失!

8、精擅观人之术,自能来去自如
西凉军溃败后,贾诩曾短暂依附于华阴段煨。段虽知诩之才,礼遇有加,内心却怀有猜忌。贾诩于是只身转投宛城张绣。有人问贾诩,不怕段煨动怒,妻儿受累?贾诩道出原委:段煨生性多疑,恐其部下拥戴我而取代他,所以巴不得我早点离开,我在这里虽受到礼遇,却得不到信任重用,时间长了恐怕会有危险,同时段煨又希望我能给他结交外援,所以一定会厚待我的妻儿。而张绣那里并没有象样的谋士,我去了必会得到重用,这样一来我可以施展才能,段煨也就更不敢伤害我的妻儿了。洞察人情,练达世故,实在是高!

7、空头封赏之诺,瓦解羌胡联军
李傕占领长安之时,曾召来羌胡军士对付郭汜,结果祸乱京城,献帝苦之,求教贾诩。贾诩知道李傕曾许诺给羌胡珠宝美人但尚未兑现,于是秘密召来羌胡大帅,许以封大官、赐宝物,一举解散了羌胡联军,保护了京城居民周全。这也许是献帝为数不多的几次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的记录之一吧!

6、纷纷乱世之中,觅得真命天子
曹操三征张绣,宛城笈笈可危。贾诩建议张绣归降曹操。要知道张绣与曹操有夺子之仇、杀将之恨,且当时更加强大的袁绍也派使臣前来招纳,张绣不解的问是何道理,贾诩解释道,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降曹也就是降汉,在政治上是应该如此的;第二,袁强曹弱,以我们的实力投降袁绍充其量不过锦上添花,但对于曹操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曹操定会看重我们;第三,我观曹操有霸王之志,他一定会摒弃私怨,以大局为重,一定不会为难我们。这番话中有对于天下局势的清晰把握,更有乱世识得真命天子的眼光,比起死抱汉室血脉逆天而行的诸葛亮,岂非智高一筹?

5、只言片语之功,得免争储之乱
曹操晚年,长子曹丕与四子曹植争为世子,各结党羽,明争暗斗。丕虽为长,但曹操喜欢曹植的才华,犹豫不决。曹丕于是求教于贾诩,贾诩并没有象自作聪明的杨修那样让曹丕在以智术见长的曹操面前卖弄学问,而是要他修养德行、致力朝政、持之以桓,尽一个做儿子的本份,以父子之情打动曹操。果然,在一次为曹操出征饯行的送别会上,曹植辞藻华丽、声情并茂的美文并未给曹操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反倒是曹丕一场痛哭感动地一代奸雄泪洒征袍,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曹操也曾就立储问及贾诩,贾诩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智深如海和老到练达,他并没有为曹丕说一句好话,因为在曹操面前这绝无用处,他也没有举什么大道理来试图说服曹操,只是简单地用袁绍刘表废长立嫡招致灭亡的前车之鉴加以讽谕,不动声色地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同时使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魏国政权平稳交接,为日后晋国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起不知变通只懂蛮干的崔琰之流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不知强了多少倍!

4、一战功成之际,坚定曹操决心
建安五年,袁绍十万大军将曹操围在官渡,曹军粮草已尽,军心不稳,当时极力主战的荀彧、郭嘉只是劝曹操坚持抗袁,而被曹操称作“可比一国”的贾诩却认为曹军必胜,之所以拖延近半年只是因为曹操不敢冒险,未能决断。曹操从贾诩处得到信心,奇袭袁军粮仓乌巢,终于以弱胜强,将不可一世的袁绍十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落花流水,一战而使天下局势逆转,贾诩功不可没!

3、巧施离间之计,戳破马韩联盟
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西征高举讨国贼、报父仇大旗的马超、韩遂。马超锐不可挡,韩遂老谋深算,潼关一把火烧得曹操险死还生、心胆俱裂。一筹莫展之际,贾诩瞅准马超勇而无谋,韩遂胆小懦弱的弱点,为曹操定下离间计。曹操只是在两军阵前与韩遂唠了唠家常,写了一封涂改过的书信,就使坚不可摧的马超、韩遂互相攻杀,不战而溃,数万西凉精骑四散败逃,收复潼关,稳固长安。贾诩之计可谓绝矣!

2、势如破竹之时,保持清醒头脑
建安十三年春,连年用兵北方的曹操扫灭袁氏,将青、冀、并、幽四州平定,更远征三郡乌丸,除去了北面后顾之忧。曹营上下,信心爆棚,很多人认为南下荆州,灭刘表、平东吴,天下可一战而定也。曹操更是意气风发,看到了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的希望,南征之心一往无前。但是贾诩却清醒地认识到,曹军连年作战,疲惫不堪,刘表虽不足惧,但东吴孙权励精图治、兵强马壮,长江天险难以逾越,更兼北人不习水战,冒然南征,必徒劳无功。目前当务之急,是内修德政,外布恩德,休养生息,操练水军,则天下可传檄而定矣。只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一意孤行,逆天而为,终于兵败乌林,使刘备、孙权坐大,错失一统天下的良机,悔之晚矣!

1、觑准天下之势,竟使朽木成材
对于贾诩最惹人非议、同时也最体现他鬼神不测之谋略的莫过于“一言丧邦”。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遭王允、吕布政变被杀,数万驻扎媚坞的西凉兵变成一盘散沙,为逃脱朝廷围捕,准备四散逃命。这时贾诩提出,如果分头逃走,容易被人各个击破,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回到西凉,不如整束部队,攻打立足未稳的王、吕,如若成功,奉朝廷之命征讨天下不臣,岂不是可以成就不世功业。裴松之在三国志贾诩传注中认为,正因为贾诩的“片言”,使刚刚除去董卓有望重振的汉室江山再次遭受打击,以致一蹶不振,贾诩之罪“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窃以为,这样的批评既糊涂而且不公平。看当时局势,吕布虎狼无耻之徒,若得志其行径恐不下于董卓,王允立下如此大功,自以为汉室重光之臣,骄横跋扈,日甚一日,观其将只为董卓哭了几声,当时正修汉史的蔡邕处死,而不管满朝群臣甚至献帝的求情,就知其狼子野心。可见当时汉室江山气数已尽,只不过把持权柄的从董卓换成了王允、吕布而已。再说,贾诩当时隶属西凉体系,董卓看重其才,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强迫一个别人阵营中的谋臣,牺牲几万兄弟的性命去成就别人的专权,也太说不过去了吧!我认为,贾诩这次献计,不仅保全了西凉数万兵士的性命,粉碎了王允、吕布把持朝政的梦想,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汉腐朽统治的灭亡,为后来曹操可以顺利地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天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无过,而且无愧!

推荐本书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标记书签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目录
推荐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哈姆雷特 权力的游戏 人性的弱点 富爸爸穷爸爸 挪威的森林 爱丽丝梦游仙境 时间简史 人生的智慧 荆棘鸟
名著小说网以外国名著、世界名著、古典小说、历史名著为主,提供明清小说、经典小说以及经典小说的在线名著阅读和全集电子书免费txt下载的文学大全网站,欢迎广大小说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