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小说网 书籍介绍 章节目录 我的书架 加入收藏 标记书签 推荐朋友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大小: font1 font2 font3

三国人物排名大全

三国人物排名大全

王侯篇 

 

1曹操 

 

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曹操。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演义里被贬意描写的曹操当之无愧的是三国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2刘备 

 

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政府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中,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3孙权 

 

吴国大帝。 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造船业、连通台湾、积极和印度等国外交、多次减免赋税,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诸侯篇 

 

1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又进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江东孙坚,后又常抗曹操,是曹操强敌之一。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以降,荆州遂没。 

 

陈寿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2吕布 

 

吕布是骁勇善战的汉末诸侯,先后跟随丁原、董卓作战,并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少有计策,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菟。” 

 

3袁绍 

 

后汉的群雄。何进被杀之后,与袁术共同诛杀宦官。被董卓夺取政权后出奔冀州组成反董卓联合。董卓迁都于长安后,便胁迫韩馥控制冀州。随后为扩大势力范围而相继占领青州、并州。于歼灭公孙瓒之后平定幽州,并于河北建立起庞大的势力。为与曹操一决雌雄,派遣了十一万的兵力越过黄河,之后却于官渡之战中惨遭落败。之后死于讨伐地方叛乱和重整河北的计划途中。 

 

陈寿: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 

 

4公孙瓒 

 

公孙瓒,书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陈寿: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秪足覆其族也。 

 

4马腾 

 

马腾,相传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有着羌族血统,于汉末参军,因功升至军司马,之后联合韩遂等人叛乱,割据一方。李傕、郭汜等人掌权之际,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与李傕出现矛盾,率兵相互攻打,兵败退回西凉,与韩遂联合,结为异姓兄弟。曹袁相争之际,马腾在钟繇等人的劝说下,归顺曹操,协助曹军击败郭援、高干等人。后来,马腾与韩遂出现矛盾,相互攻打。曹操派人劝解,于是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封卫尉,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后因马超兴兵反抗曹操,马腾被曹操杀害,夷灭三族。 

 

5张鲁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之孙。字公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东汉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任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脩,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并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自称“师君”,不置长吏,而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行政。统治汉中近30年,辖区内设义舍,为路人免费提供食宿,对犯法者宽宥三次,而后再犯,才处以刑罚。政局相对安定,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拥护,史称“民夷便乐之”。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汉中,张鲁避走巴中(今属四川)。不久降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谥原侯。东汉末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不能公开活动。唯张鲁在汉中推行五斗米道,得民信向。降操后,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开传播,影响日大。后道教徒尊其为“系师”。 

 

6袁术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庶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遂吐血身亡。

 

陈寿: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7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刘焉是东汉后期分裂理论的制造者之一。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朝廷大臣们见大乱将至,人人自危。这时,身为宗室成员的刘焉不是认真地思考怎么样来维护刘氏天下的统一和稳定,而是在为自己的个人前途作打算--试图在乱世中为自己谋得一块安全的小地方。于是,他在中平五年(188)向汉灵帝上书建议说:如今国家将乱,主要是因为各州郡地方官员暴虐百姓,使得百姓离心反叛所致。因此,朝廷应该选派一批廉洁而有威望的大臣任牧伯,让他们到地方去坐镇一方,以控制天下日益恶化的乱局。刘焉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于是,大批重臣被分派到全国各地做州牧,如宗正刘虞任幽州牧、太仆黄琬出任豫州牧。但是,朝廷没有想到,这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坐镇一方之后,很快就成为中央皇朝的心腹大患:他们各自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再也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调动。于是,分裂割据的局面很快就在东汉末年形成了。 

 

刘焉的建议虽然加速了汉帝国的瓦解,却为他自己争得了一方水土。公元188年,刘焉被汉灵帝任命为益州牧,并受封为城阳侯,从此来到了他梦想的益州。据说,刘焉原本是请求做交趾牧,后听人说"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就又通过关系请求出任益州牧。刘焉封侯拜州牧时,他的家族也鸡犬升天。刘焉有4个儿子:长子刘范,官任汉朝廷的左中郎将;二子刘诞,任制书御史:三子刘璋,任奉车都尉;四子刘瑁,官任别部司马。但当时刘焉走马上任时,只带了小儿子刘瑁一人同来益州,而其余3个儿子则都留在朝廷,并跟随汉献帝西迁长安。 

 

8张邈 

 

年少时就以行侠仗义闻名乡里,结交了袁绍,曹操等大批官宦子弟。后来为陈留太守,与曹操一道起兵讨伐董卓,双方关系相当紧密。起初其地位是曹操的上司,后来转为其下属,加上并非曹操嫡系,所以虽然受曹操信任和善待,仍然自疑不已。曹操攻打陶谦时他在陈宫劝说下叛迎吕布,与回师平叛的曹操在兖州大战,结果失败,在向袁术求救的路上被部下杀死,家属被曹操夷灭。 

 

9张绣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在张济战死后接管了他的部队,与刘表联盟,屯于宛城。后投降于曹操,因怀疑曹操图谋自己,不久反叛,偷袭曹操,导致曹操长子曹昂战死。之后张绣与曹操多次交战,曹操不能攻克。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再次投降曹操,被拜为扬武将军,在与袁绍交战中数立战功,于远征乌桓途中去世。 

 

陈寿评曰:绣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於彼为愈焉。 

 

10董卓 

 

董卓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 

 

统帅篇 

 

1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关羽 

 

关羽亡命于奔涿郡,结识刘备、张飞,情如兄弟。刘备理事待客之时,关羽侍立左右,不避艰险。徐州之战后,羽降曹,受封偏将军,受曹操厚待礼誉。但关羽终不忘本,许以立功报曹操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策马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袁军皆披靡。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平定益州后,命关羽 

 

掌管荆州军政。刘备即位汉中王,又加封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不久,由于后方荆州为东吴攻取,关羽军在前线作战失利,关羽最终败走麦城。在临沮突围中遭到孙权军逆击,关羽壮烈殉汉。谥为壮缪侯。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3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说降关羽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吴将吕范。黄初三年,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三岁。 

 

太祖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4张飞 

 

在涿郡结识刘关二人,与关羽一起从事于刘备,对待关羽如兄长。随刘备助曹操打败吕布,受封中郎将。在当阳长阪,张飞引二十骑据水断桥,阻挡曹操大军,曹军无人敢进。刘备平定荆州,加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刘备入蜀,张飞与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严颜而释之。益州平定,张飞任巴西太守,不久又击败张郃的进犯。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后刘备伐吴,张飞本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行前,为其帐下张达、范疆杀之。后追谥曰桓侯。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5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艾性刚急,轻犯众人,不能协同朋类。以口吃,喜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艾修治备守,凿河灌溉,积谷强兵。又上疏言:戎狄兽心,分其势,利趋之。初艾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艾为人傲慢自矜,常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自诩。人多讥。后胡烈等陷告艾反,囚艾送京,于路杀。 

 

6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九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浩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7陆逊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8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9马超 

 

马超是马腾之子。汉室封马超为卫尉、都亭侯、偏将军。马超举兵攻打曹操,因曹操离间韩遂而失败,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马超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死后追谥威侯. 

 

陈寿: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10张郃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郃以巧变为称。 

 

猛将篇 

 

1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后属夏侯敦。曹操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为曹操所异,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2许楮 

 

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 倒牵牛反向百余步, 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 右手控船护操安渡(有歧义,可能是张合所为)]。 马超欲袭曹操, 以从骑为褚, 超不敢动。操薨褚哭至吐血, 后迁武卫将军, 曹叡继位封牟乡侯, 谥曰壮侯。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3黄忠 

 

原为刘表手下,和刘磐一同镇守长沙。刘表死后,黄忠先归属曹操、后随刘备入西川。夺西川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勇冠三军。忠领兵争夺汉中,定军山战役,黄忠率众亲斩杀魏名将夏侯渊,夺取汉中。黄忠因功被升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建安二十五年,卒。 

 

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4高顺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5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郭援、高干等略河东;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曹操破马超于渭南时,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便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宛城,斩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俘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 

 

陈寿评曰:「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6魏延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7甘宁 

 

少年时豪侠仗义,后投靠刘表,又成为黄祖手下,在黄祖手下得不到重用.被周瑜、吕蒙推荐给孙权,孙权十分器重他。甘宁智勇双全、目光深远,作战勇猛,连关羽也十分忌惮。又性格粗犷,轻财敬士,深得江东士卒的爱戴。 

 

陈寿: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8太史慈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更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鏖战,共相抗衡。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分海昏、建昌作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兼治海昏,共拒刘磐。后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委以南方大事。慈于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9赵云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10乐进 

 

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三国时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合、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乐进以骁果显名…」 

 

谋略篇 

 

1司马懿 

 

司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后被曹操辟为为文学掾。曹操称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与陈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汉后,司马懿节节高升,开始掌握重权。曹睿继位后,司马懿坐镇宛城,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防御诸葛亮北伐。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后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 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马懿,采用离间计使司马懿失去兵权的那次北伐,是最成功的一次。其后,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良久,始终也不能获胜。他们互相不能奈何得了对方。但是看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总是很被动,简直是忍让,遭受百般凌辱而不怒,其胆怯心理让魏国的其他将军都看不起。而且司马懿每每在优势明显的时候让诸葛亮轻易的脱(当然诸葛亮有优势的时候一样被司马懿化解)。可以这么说,司马懿几乎靠拖得诸葛亮病死,最终才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获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 看司马懿擒孟达,不待圣旨,不出十日。其时机把握之准,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其后一次的辽东叛乱,叛军起兵十五万。当时相隔四千里地,魏军兵少路远,司马懿竟然能够做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仅以四万兵力,一年破敌。其攻击之强,战术之主动,与对峙蜀军时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分析一下,诸葛亮北伐的之前,司马懿曾被离间下野。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要靠诈病欺瞒魏国的君主,让魏君以为自己不会造成威胁。原因就是司马懿一直在魏国受到猜忌。而司马懿官复原职的原因是什么?是魏国没有对付诸葛亮的人才,不能不用司马懿。 由此可见司马懿的生死仇人诸葛亮,才是真正能使司马懿掌握权力的人。 鸟尽弓藏的道理,司马懿没理由不知道的。于是司马懿采用了维持现状的平衡战略。一方面防止诸葛亮获得大的优势,对魏国和自己造成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击溃诸葛亮,还要保持诸葛亮的攻击力。  

 

2郭嘉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曹操表版本一: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3诸葛亮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4程昱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5庞统 

 

庞统是荆州地区的名士,赤壁之战后加入刘备集团,最初只作一名县令,经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为刘备所重视。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力劝刘备取蜀,并跟随刘备入川,计擒蜀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但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中流矢而死,刘备为之流涕。 

 

陈寿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6荀彧 

 

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7荀攸 

 

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劝变,其良、平之亚欺!  

 

8鲁肃 

 

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陈寿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9贾诩 

 

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10陈宫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性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天下乱,始随太祖,后从吕布,为布画策,数谏于布,布每不从其计。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宫求即就戮,从容赴死。 

 

荀攸:夫陈宫有智迟。

 

 

 

三国演义全人物一览

 

A

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B

鲍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

鲍忠:五回,鲍信之弟。为华雄斩。

鲍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赵云所杀。

鲍素:一百十一回,蜀将,姜维帐下。

边让:十回,九江太守,为夏侯惇截杀。

边洪:三十八回,孙翊从人,杀孙翊后。被斩。

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

邴原:六十六回,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

毕轨: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昭先。为司马懿斩

白寿: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C

陈蕃:一回,汉灵帝时太傅。

陈耽: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

陈琳:二回,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陈宫:四回,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

陈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陈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

陈登:十一回,广陵人,字云龙。

陈炜:十一回,太中大夫。

陈武:十五回,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

陈兰:十五回,袁术将,

陈珪:十六回,陈登父。

陈纪: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陈震:二十六回,南阳人,字孝起,袁绍谋士。归刘,

陈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射死。

陈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

陈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陈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

陈矫: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

陈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陈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

陈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

陈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

陈泰:一百七回,魏尚书。

陈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将。

陈骞:一百十一回,魏安东将军。

陈俊:一百十二回,魏将。

陈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将。

程旷: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

程昱:十回,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长子。

程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程畿:八十一回,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

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

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

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

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

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将。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曹节: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腾: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惇一眼,为其所杀。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长子,张绣军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曹纯: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

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

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

D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逖袅睢=约泳盼?

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

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黄门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国亡忧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

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

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

丁管:四回,尚书,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县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无出,被黜。

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

丁立: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为司马懿斩

丁封:一百十七回,吴将,

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

典满:十七回,典韦子。

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

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

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

邓铜: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邓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

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

邓忠:一百十一回,邓艾子,

邓程:一百十三回,吴官。

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

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

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

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

杜袭:六十六回,汉侍中。

杜袭:七十一回,夏侯渊部将,

杜琼:八十回,蜀议曹、谏议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书。

杜义:九十一回,蜀裨将军。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杜睿:一百二回,蜀将。

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

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

督邮:二回,官名。

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

party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

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

大乔:二十九回,孙策妻。

 

E

鄂焕:八十七回,高定将,使方天戟,为魏延、王平、张翼合擒,降,封益州牙将。

俄何烧戈:一百九回,羌将。兵败自刎。

 

F

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

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

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

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吐血亡。

傅嘏:一百八回,魏尚书。

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

伏德:十三回,国舅。

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操杀。

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

樊能:十五回,刘繇部将,为孙策喝死。

樊氏:五十二回,赵范嫂。

樊建:八十七回,蜀掾吏,

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费观:六十四回,刘璋妻弟,降刘,

费祎: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

费诗: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前部司马。

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

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成:十四回,洛阳令。

范疆: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冯方女:十七回,袁术妻。

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

冯习: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封谞:一回,十常待之一。

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

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法正: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G

郭胜:一回,十常待之一。

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郭妻:十三回,郭汜妻。

郭嘉:十回,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

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

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

郭奕:三十四回,郭嘉子。

郭恩:六十九回,家中有鬼,为管辂卜出。

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

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

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

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

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

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

公孙越:七回,公孙瓒弟,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

公孙康:三十三回,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度:三十三回,汉武威将军。

公孙恭:三十三回,公孙康弟。

公孙渊:一百六回,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

公孙晃:一百六回,公孙康长子。

公孙修:一百六回,公孙渊子。为司马懿军擒杀。

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

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

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

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

关定:二十八回,某庄主。

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

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

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

关索:八十七回,关羽三子。

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高顺:十一回,吕布将。为操擒,杀。

高览:二十二回,袁绍将,降曹。

高干:三十一回,袁绍外甥,为王琰杀。

高沛:六十一回,刘璋将。为刘备军斩。

高定:八十七回,蜀越(山隹冏)郡太守,结连孟获反,后又降蜀,封益州太守。

高翔:九十一回,蜀玄都侯。

高柔:一百七回,魏司徒。

龚景:一回,青州太守。

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

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

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

管宁:六十六回,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

管辂: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管辂舅:一百六回。

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

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

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操,被斩。

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H

侯览:一回,十常待之一。

侯成:十一回,吕布将。降曹。

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何进:一回,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

何顒:一回,南阳人。

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

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

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

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

何宗:八十回,蜀祭酒。

何平:一百五回,蜀将。

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

何曾:一百十九回。

何氏:一百二十回,孙皓母。

何植:一百二十回,吴司徒。

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

韩馥:五回,初为冀州刺史。

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韩遂:十回,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

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

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操杀。

韩融:十三回,汉太仆。

韩嵩:二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

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

韩猛:三十回,袁绍将。

韩莒子:三十回,袁绍将

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

韩浩:三十九回,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

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

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

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

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

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

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

韩暨:九十八回,魏太常卿。

韩综:一百八回,魏将, 为丁奉杀。

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

黄琬:六回,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

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

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

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黄奎:五十七回,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

黄权:六十回,字公衡,西阆中巴人,刘璋主簿。降刘,右将军,光禄卿。兵败降魏。

黄皓:一百十二回,蜀宦官。为司马昭凌迟。

黄氏:一百十七回,诸葛亮妻。

黄崇: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皇甫嵩:一回,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

皇甫郦:十三回,李傕同乡,

皇甫闿: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轸:五回,华雄副将,为程普杀。

胡赤儿:九回,牛辅心腹,为吕布杀。

胡邈:十三回,字敬才,侍中。

胡才: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死于乱军。

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胡华:二十七回,曾为汉议郎,

胡班:二十七回,胡华子,荥阳从事,救关羽。后归蜀。

胡济:九十一回,蜀昭武中郎将。

胡质:九十六回,魏东莞太守。

胡忠:一百二回,蜀将。

胡遵:一百六回,魏将,征东将军,

胡奋:一百十二回,魏将。

胡氏:一百十五回,刘琰妻。

胡烈: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济:一百十五回,蜀将。

胡渊:一百十九回,胡烈子。

胡冲:一百二十回,吴中书令。

华雄:五回,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

华佗:十五回,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

华歆:二十九回,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头。

华核:一百十九回,吴中书丞。

桓阶:七回,孙策之军吏,与刘表有旧。

桓范:一百六回,字元则,魏大司农,\"智囊\"。为司马懿斩。

桓嘉: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

桓彝:一百十三回,吴尚书,为孙綝杀。

郝萌:十一回,吕布将。为张飞擒,操杀。

郝昭:九十六回,魏将,太原人,字伯道。陈仓太守,病重惊亡。

和洽:六十六回,汉侍中。

霍峻:六十二回,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蜀将。

霍弋:一百十九回,蜀建宁太守。

花永:一百十回,魏将。

汉灵帝:一回,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

后槽:五十三回,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斩。

 

 

J

蒋钦:十五回,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蒋奇:三十回,袁绍将,为张辽斩。

蒋义渠:三十一回,袁绍将。

蒋干:四十五回,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

蒋琬: 六十三回,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

蒋济:七十五回,曹军主簿。魏太尉。

蒋延:一百八回,吴将。为诸葛恪贬为庶人。

蒋班: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蒋舒:一百十二回,蜀将。降魏。

蒋斌:一百十三回,蜀将。降魏。

蒋显:一百十八回,蜀太仆。

贾诩:九回,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

贾华:五十三回,东吴将。

贾逵:七十九回,汉谏议大夫,魏建威将军。

贾范:一百六回,公孙渊副将。谏言被公孙渊斩。

贾充:一百十一回,字公闾,贾逵子,司马昭心腹。

吉太:二十三回,字正平,皆呼吉平,洛阳人,太医,为操获,撞阶而死。

吉邈:六十九回,吉平长子,字文然,起事为乱军杀。

吉穆:六十九回,吉平次子,字思然,起事为乱军杀。

金尚:十七回,兖州刺史,不从袁术,为之杀。

金旋:五十三回,武陵太守,为巩志杀。

金祎:六十九回,韦晃心腹,与王必交厚,讨曹操,为乱军杀。

金环三结:八十七回,孟获第一洞元帅。为赵云杀。

靳祥:九十七回,蜀将,陇西人。

焦触: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韩当斩。

焦炳:七十一回,魏将,为赵云杀。

焦彝: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焦伯:一百十四回,曹髦护卫。为成济杀。

姜叙:六十四回,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抚彝将军。

姜叙母:六十四回,杨阜姑,为马超杀。

姜维:九十二回,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

姜冏:九十二回,姜维父,汉天水功曹,羌人乱,没于王事。

沮授:七回,袁绍谋士,被绍下狱,为操获,不降,斩。

沮鹄:三十二回,沮授之子,为张辽射杀。

句安:一百七回,蜀将。降魏。

蹇硕: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郭胜所杀。

纪灵:十四回,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

简雍:十八回,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

军士:六回,孙坚军,袁绍乡人,密告孙坚得玺。

K

孔(亻由):五回,初为豫州刺史。

孔融:五回,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

孔宙:十回,孔融父。

孔昱:六回,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

孔秀、二十七回,东岭关守将,为关羽杀。

蒯良:六回,延平人,字子柔。

蒯越:六回,延平人,字异度。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

阚泽:三十八回,会稽山阴人,字德润,献诈降书。

轲比能:八十五回,辽东鲜卑国国王。

 

L

刘焉:一回,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之后。刘璋父。益州牧,患病疽死。

刘备:一回,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刘元起:刘备之叔父。

刘恢:二回,代州太守。

刘陶:二回,谏议大夫,为十常侍害。

刘虞:二回,幽州牧,平寇有功,封太尉。

刘苌:二回,解渎亭侯。汉灵帝之父。

刘辩:二回,汉少帝。废为弘农王,为董卓鸩酒害。

刘协:二回,陈留王,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

刘岱:五回,初为兖州刺史。降曹为张飞擒,为操黜罢爵禄,

刘表:六回,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刘范:十回,左中朗将。

刘晔:十回,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曹操谋士。

刘繇:十一回,扬州刺史,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岱之弟,刘宠之侄,

刘艾:十四回,汉宗正,

刘宠:十五回,汉室宗亲,太尉。

刘璋:五十九回,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共安全专家。

刘安:十九回,猎户,杀妻食刘备,瞎搞。

刘延:二十五回,东郡太守,

刘辟: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随刘备,为高览杀。

刘勋:二十九回,庐江太守,为孙策败。

刘子扬:二十九回,鲁肃友。

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琦:三十四回,刘表长子,病死。

刘琮:三十四回,刘表次子,降曹,为于禁军杀。

刘泌:三十六回,长沙人,汉室宗亲,樊城县令。

刘封:三十六回,原姓寇,刘泌甥,刘备义子。不救关羽,为刘备斩。

刘先:四十回,荆州别驾。降曹。

刘馥:四十八回,扬州刺史,字元颖,沛国相人,久事曹操,为操酒后杀。

刘熙:四十八回,刘馥子。

刘度:五十二回,零陵太守。

刘贤:五十二回,刘度子,为张飞捉,降。

刘磐:五十三回,刘表侄,后为长沙太守。

刘(王贵):六十回,刘璋将,为张翼杀。

刘巴:六十二回,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刘璋士。降刘,左将军。

刘循:六十二回,刘璋长子。

刘(日俊):六十五回,刘璋将,为赵云杀。

刘氏:六十八回,曹操妾,曹昂母。

刘(分阝):六十九回,太守,管辂卜之。

刘瑁:七十七回,刘焉子,娶吴氏,早?#124;

刘永:七十七回,字公寿,刘备子,吴氏生。

刘理:七十七回,字奉孝,刘备子,吴氏生。

刘廙:七十九回,奏献帝让位。

刘琬:二十九回,汉使,曾赞孙权。

刘豹:八十回,蜀阳泉侯。

刘宁: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刘琰:九十一回,蜀车骑大将军,都乡侯。为刘禅斩。

刘敏: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刘合: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刘劭:一百三回,曹将,

刘放:一百六回,魏侍中光禄大夫。

刘达:一百十回,魏将。

刘丞:一百十三回,吴将。为孙綝杀。

刘寔:一百十六回,魏相国参军。

刘(王睿):一百十八回,刘禅长子。死于乱军。

刘瑶:一百十八回,刘禅次子。

刘琮:一百十八回,刘禅三子。

刘瓒:一百十八回,刘禅四子。

刘谌:一百十八回,刘禅五子,北地王。国亡,杀妻、子,自刎。

刘恂:一百十八回,刘禅六子。

刘璩:一百十八回,刘禅七子。

刘氏:三十一回,袁绍后妻,袁尚之母。

刘氏:一百七回,曹爽妻。

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三回,董卓婿,王允杀。

李肃:三回,虎贲中郎将,吕布友。斩董卓首级,后为吕布杀。

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

李蒙:九回,董卓余party。死于马超之手。

李别:十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膺:十一回,河南尹。

李封:十一回,吕布将。为许褚斩。

李暹:十三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乐: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东将军。为徐晃杀。

李丰: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李通:十八回,江夏平春人,字文达,操将。为马超杀。

李孚:三十二回,袁尚主簿。

李珪:四十回,刘表幕官,为蔡瑁斩。

李春香:五十七回,黄奎妾,告密被操斩。

李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于禁误射杀。

李恢:六十回,建宁俞元人,刘璋士。归刘,

李严:六十四回,南阳人,字正方,刘璋将,降刘,后犯错,被谪为庶人。闻亮死病亡。

李氏:七十四回,庞德妻。

李伏:七十九回,汉中郎将,令献帝让位曹丕。

李意:八十一回,青城山隐士。

李异: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关兴杀。

李譔:九十一回,蜀博士。

李丰:九十四回,李严子。

李辅:九十四回,孟达心腹,出首孟达。

李服:九十七回,魏将。

李福:一百四回,蜀尚书。

李胜: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公昭。

李歆:一百七回,蜀将。

李丰:一百九回,魏中书令。为司马师杀。

p.li: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傅佥杀。

李崇: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李氏:一百十七回,马邈妻,自缢。

李球: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李虎:一百十八回,蜀尚书郎。

吕布:三回,字奉先。为宋宪、魏续擒,操杀。

吕伯奢:四回,成皋人,曹操义叔。为操杀。

吕公:七回,刘表健将,为程普杀。

吕虔:十回,字子恪,武城人。

吕范:十五回,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初为袁术谋士,后随吴。

吕威璜:三十回,袁绍将。

吕旷: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赵云杀。

吕翔: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张飞杀。

吕蒙:三十八回,字子明,汝南人。为关羽付魂而亡。

吕通:四十八回,曹将。

吕义: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吕常:七十三回,曹仁部将,

吕建:七十五回,曹将,

吕霸:七十七回,吕蒙子。

吕凯:八十七回,蜀永昌郡功曹,字季平。

吕岱:一百八回,吴大司马。

吕据:一百八回,吴将,为孙綝杀。

陆康:十五回,庐江太守。

陆绩:三十八回,吴郡人,字公绩。

陆逊:三十八回,吴郡人,本名陆议,后改逊,字伯言。孙策婿。

陆纡:八十三回,汉城门校尉,陆逊之爷。

陆骏:八十三回,吴九江都有尉,陆逊父。

陆抗:一百十九回,陆逊子,吴镇东大将军。

陆凯:一百二十回,吴丞相。

陆景:一百二十回,吴将。为张尚斩。

梁刚: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梁兴:五十八回,韩遂将,为马超杀。

梁宽:六十四回,杨阜友。

梁绪:九十二回,魏天水功曹,降蜀。

梁虔:九十二回,魏天水主记,梁绪弟,降蜀。

梁畿:九十四回,司马懿军参军。

廖化:二十七回,字元俭,襄阳人,初劫掠为生,归刘。国亡忧死。

廖淳:八十一回,蜀将。

廖立:一百四回,蜀长水校尉,自负遭贬。

路昭:二十一回,曹将,

骆统:三十八回,乌伤人,字公绪。

卢植:一回,中郎将,刘备之师。

卢逊:一百十六回,蜀南郑守将,为荀恺射杀。

留赞:一百八回,吴将。

留略:一百八回,吴将。

留平:一百二十回,吴将军,为孙皓杀。

鲁馗:九回,太仆,死于国难。

鲁肃:二十九回,字子敬,临淮东川人。病故。

鲁芝:一百七回,魏司马,曹爽手下,

凌操:十五回,土人。为甘宁杀。

凌统:三十八回,凌操子。

雷薄:十五回,袁术将,

雷叙:十七回,张绣将。

雷铜:六十二回,刘璋将,降刘,为张合杀。

娄子伯:五十九回,京兆人,隐居终南山,道号梦梅居士兵。

泠苞:六十回,刘璋将,为魏延擒两次,斩。

梨树神:七十八回,为曹操斩,托梦惊操。

赖恭:八十回,蜀太常卿。

来敏:九十一回,蜀祭酒。

卤城太守:一百一回。

伦直:一百六回,公孙渊参军。谏言为公孙渊斩。

柳甫:一百六回,公孙渊御史太夫,为司马懿斩。

楼玄:一百二十回,吴大司农,为孙皓杀。

 

M

马元义:一回,黄巾军,为何进斩。

马腾:五回,汉西凉太守,字寿成,马援之后,为曹操害。

马肃:五十七回,马腾父,字子硕,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娶羌女生马腾。

马日磾:七回,太傅。

马宇:十回,侍中。

马超:十回,字孟起。病故。

马融:二十二回,郑玄师。

马延: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 为甘宁杀。

马谡:五十二回,字幼常,失街亭,为诸葛亮斩。

马良:五十二回,字季常,马谡兄。病亡。

马休:五十七回,马腾次子,为曹操害。

马铁:五十七回,马腾三子,为曹军射死。

马岱:五十七回,马腾侄,归刘备。

马玩:五十八回,韩遂将,为马超杀。

马汉:六十五回,刘璋将,为赵云杀。

马忠:七十七回,潘璋部将,擒关羽,为糜芳、傅士仁刺杀。

马忠:八十七回, 蜀将。曾为祝融夫人擒,奋威将军,博阳亭侯。

马遵:九十二回,魏天水太守,

马玉: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马均:一百五回,魏博士。

马邈:一百十七回,蜀江油守将。降魏。

孟坦:二十七回,洛阳牙将,为关羽杀。

孟公威:三十七回,汝南人,诸葛亮友。

孟达:六十回,字子庆,右扶风郿人。归刘,法正、张松友。后为荆州事降曹,有意归蜀,为申耽杀。

孟光:八十回,蜀谏议郎。

孟获:八十五回,南蛮王。第一次为魏延擒,第二次为董荼那擒,第三次为马岱军擒,第四次落陷坑为魏延军擒,第五次为杨锋及子擒第六次诈降被擒,第七次为马岱擒。降。

孟优:八十八回,孟获弟。为赵云、张翼擒,

孟节:八十九回,孟获兄,号万安隐者。

孟宗: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糜竺:十回,东海朐县人,字子仲。后为蜀安汉将军。

糜芳、十八回,糜竺弟。荆州失,降吴,归蜀为刘备剐。

糜夫人:十五回,糜竺妹,刘备次妻。投井亡。

闵贡:三回,河南中部掾吏。

穆顺:五回,张扬部将,为吕布杀。

穆顺:六十六回,宦官,为操杀。

满宠:十回,山阳昌邑人,字伯宁。

毛玠:十回,陈留平邱人,字孝先。

毛氏:一百五回,河内人,曹睿后。被赐死。

祢衡:二十三回,孔融友,字正平,为黄祖杀。

苗泽:五十七回,黄奎妻弟,与李春香私通,告密为操斩。

慕容烈:七十一回,文聘副将,为赵云杀。

忙牙长:八十七回,孟获将。为马岱斩。

木鹿大王:九十回,八纳洞洞主,死于乱军。

迷当:一百九回,羌王。先助姜维,兵败降魏。

 

N

牛辅:三回,董卓婿。胡赤儿杀。

牛金:五十一回,曹将,

宁随:一百十六回,姜维副将。

南华老仙:一回,授张角《太平要术》。

 

O

区星:二回,在长沙反。为孙坚平。

P

潘隐:二回,司马。

潘凤:五回,韩馥手下上将,使大斧。

潘璋:三十八回,字文珪,东郡人。为关兴杀。

潘濬:七十三回,关羽将,平生多忌而好利,治中。失荆州,降吴。

潘遂:九十二回,曹将,

潘举:一百七回,曹爽守门将,

潘夫人:一百八回,孙权妻。

庞舒:十一回,吕布友。为李、郭杀。

庞德公:三十五回,襄阳人,字山民,庞统之叔。

庞统:三十五回,襄阳人,字士元,凤雏,中计于落凤坡,为张任军射杀。

庞德:五十八回,字令明,南安人,原为马超心腹,后归曹,为周仓擒,关羽斩。

庞羲:五十九回,巴西太守。

庞义:六十五回,蜀将归刘,营中司马。

庞柔:七十四回,庞德兄,蜀官。

庞会:七十四回,庞德子。魏将。

彭伯:三回,议郎。

彭安:三十三回,袁谭将,为徐晃杀。

彭羕:六十三回,字永言,广汉人,与孟达友,刘璋士,归刘。欲反,为马超擒,赐死狱中。

彭和:一百十七回,蜀将。

裴元绍:二十八回,旧为黄巾军,与周仓占卧龙山,为赵云误杀。

裴绪:九十二回,诸葛亮心腹诈称夏侯楙必腹用名。

裴景:一百六回,魏将,左都督。

裴秀:一百十二回,魏散骑长史。

普净:二十七回,解良人,救关羽。后至玉泉山参道。

濮阳兴:一百二十回,吴丞相。为孙皓斩。

 

Q

全琮:九十六回,吴绥南将军,字子璜。

全端:一百八回,吴将。降魏。

全怿:一百十一回,吴将。全端弟。降魏。

全祎:一百十二回,全端子。降魏。

全纪:一百十三回,吴黄门侍郎,国舅。

全尚:一百十三回,全纪父,为孙綝杀。

全尚妻:一百十三回,孙綝姊。

全后:一百十三回,全尚女。

秦庆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秦琪:二十七回,蔡阳之甥,夏侯惇部将,黄河渡口守将。为关羽杀。

秦宓:六十五回,字子勑,广汉绵竹人,降刘。蜀从事。

秦良:一百回,为廖化斩。

秦朗:一百二回,魏将,死于乱军。

秦明:一百二回,秦朗弟,为郑文杀。

桥玄、

桥蕤:十五回,袁术将,夏侯惇杀。

乔瑁:五回,初为东郡太守。因借粮事为刘岱杀。

乔国老:五十四回,二乔之父。

丘建:一百十六回,魏将。

丘本:一百十七回,魏将。

谯周:六十五回,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素晓天文,归刘,降魏。

仇连:一百六回,魏将,右都督。为司马懿斩。

牵弘:一百十六回,魏陇西太守。

麹义:七回,袁绍将,为赵云杀。

清河公主:九十一回,曹操女,夏侯楙妻。

 

R

任峻:十四回,操将,典农中郎将。

任夔:六十九回,蜀牙将,为曹洪斩。

 

S

单子春:六十九回,汉琅琊太守。

孙仲:二回,黄巾军,为刘备射杀。

孙坚:二回,吴郡富春人,字文台,孙武子之后。为刘表乱箭射杀。

孙策:七回,孙坚长子,字伯符。吴夫人生。

孙权:七回,孙坚次子,字仲谋。吴夫人生。受惊成病,亡。

孙翊:七回,孙坚三子,字叔弼。吴夫人生。丹阳太守,为边洪杀。

孙匡:七回,孙坚四子,字季佐。吴夫人生。娶曹仁女。

孙朗:七回,孙坚子,吴国太生。字早安。

孙仁:七回,孙坚女,吴国太生。刘备妻孙夫人。投江亡。

孙韶:七回,孙坚子,过房俞氏生,字公礼。

孙静:七回,孙坚弟,字幼台。

孙端:九回,仆射士。

孙乾:十二回,北海人,字公佑。

孙观: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孙高: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孙瑜:五十七回,孙权弟。

孙皎:七十五回,孙静次子,字叔明。

孙桓:八十二回,东吴将,字叔武, 孙河长子。

孙河:八十二回,孙桓父,本姓俞氏,孙策赐姓孙,亦系吴王宗族,生四子。

孙礼:九十五回,魏将,御前斩虎,曹真心腹。

孙资:九十六回,魏尚书。

孙登:九十八回,孙权长子。徐夫人生。早亡。

孙谦:一百七回,魏偏将。

孙和:一百八回,孙权次子。王夫人生,被废亡。

孙亮:一百八回,孙权三子,潘夫人生,为帝。被孙綝废为会稽王。

孙峻:一百八回,孙静曾孙,孙恭子,字子远,掌吴御林军马,

孙恭:一百八回,孙峻父,

孙綝:一百十一回,孙峻弟,字子通。为张布斩。

孙据: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威远将军。

孙恩: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武卫将军。

孙干: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偏将军。

孙闿: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长水校尉。

孙楷:一百十三回,吴宗正。

孙休:一百十三回,字子烈,孙权六子,为王。忧虑亡。

孙皓:一百十三回,孙和子,乌程侯,字元宗。为吴王。降晋。

孙异:一百十七回,吴将。

孙(雨上单下):一百二十回,孙休太子。

孙冀:一百二十回,吴左将军。

孙歆:一百二十回,吴骠骑将军。为周旨斩。

孙秀:一百二十回,晋骠骑将军。

苏双: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苏由:三十二回,袁尚将。

苏飞:三十八回,刘表将,放甘宁,为潘璋擒降吴。

苏越:七十八回,洛阳良工。

苏顒:九十五回,魏将,为赵云杀。

司马徽:三十五回,颖川人,字德操,水镜先生。

司马懿:三十九回,字仲达,河内温人。病亡。

司马隽:三十九回,司马懿之爷,汉颖川太守。

司马防:三十九回,司马懿之父,汉京兆尹。

司马朗:三十九回,司马懿之兄,汉主簿。

司马孚:七十八回,中庶子。

司马师:九十四回,司马懿长子,字子元。眼下长瘤。疮迸而亡。

司马昭:九十四回,司马懿次子,字子尚。中风亡。

司马望:一百十二回,魏长城守将,司马昭族兄。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

司马炎:一百十九回,司马昭长子,晋帝。

司马(亻由):一百二十回,晋琅琊王,镇东大将军。

司马攸:一百十九回,司马昭次子,过继给司马师。

司蕃:一百七回,魏门将。

宋宪:十一回,吕布将。降操。为颜良杀。

宋果:十三回,为李傕杀。

宋忠:四十回,荆州幕僚。

宋谦:五十三回,东吴将,为李典射杀。

宋白:一百十回,魏慎县县令,杀毋丘俭。

眭固:十九回,张杨心腹,为史涣杀。

眭元进: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尚弘:十三回,汉行军校尉。

尚广:一百二十回,吴术士。

石广元:三十七回,颖川人,诸葛亮友。

石苞:一百十一回,魏将。

审配:十三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徐晃擒,斩。

审荣:三十二回,审配之侄,献冀州降曹。

申仪、七十九回,申耽兄弟,蜀房陵都有尉,降魏。出首孟达。

申耽:七十三回,曹将,上庸都尉,申仪兄弟,降蜀。后又降魏。出首孟达。

史涣:十九回,徐晃部将。为袁尚射杀。

史迹:八十三回,潘璋部将,为黄忠杀。

沙摩柯:八十二回,蛮王。兵败为周泰杀。

山神:八十九回,指引诸葛亮征南。

盛(孛+反文):九十一回,蜀绥戎都尉。

师纂:一百十一回,魏将。

施朔:一百十三回,吴武卫士。

师婆:一百十六回,黄皓请的跳大神者。

邵悌:一百十五回,魏西曹掾。

山涛:一百十九回。

沈莹:一百二十回,吴左将军。为周旨杀。

 

T

田丰:七回,袁绍谋士,被下狱,袁绍兵败,逢纪谗言,自刎于狱中。

田楷:十一回,青州太守。

田氏:十二回,濮阳富户。

田畴:三十三回,袁绍旧将,归曹。

田豫:一百三回,曹将,

田续:一百十六回,魏将。

田章:一百十六回,魏将。

唐周:一回,张角弟子,反叛。

唐咨:一百八回,吴将。降魏。

唐妃:四回,少帝妃,绞死。

唐彬:一百二十回,晋广武将军。

陶谦:五回,徐州刺史,字恭祖。

陶商:十二回,陶谦长子。

陶应:十二回,陶谦次子。

陶濬:一百二十回,吴将。

太史慈:十一回,东莱黄县人,字子义。为张辽军射杀。

太史慈母:十一回。

太史亨:五十三回,太史慈子。

滕胤:一百八回,吴太常,大司马,为孙綝杀。

滕循:一百二十回,吴司空。

檀敷:六回,山阳人,字文友,江夏八俊之一。

蹋顿:三十三回,乌桓将,为张辽斩。

谭雄:八十二回,吴军裨将。为关兴擒斩。

土安:九十回,乌戈国领兵俘长。为诸葛亮烧死。

 

W

王美人:二回,灵帝宠,生刘协,为何太后所鸩杀。

王允:三回,司徒。李傕,郭汜杀。

王匡:五回,初为汉河内郡太守。

王方:九回,董卓余party。死于马超之手。

王颀:九回,越骑校尉,死于国难。

王昌:十三回,李傕虎贲将。

王邑:十三回,汉河东太守。

王立:十四回,汉侍中太史令。

王朗:十五回,会稽太守,归曹。魏司徒,为诸葛亮骂死。

王则:十六回,操将,奉军都尉。

王(上后下土):十七回,操将,仓官,为操杀。

王楷:十九回,吕布谋士,

王子服:二十回,汉侍郎,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王忠:二十二回,曹将为关羽擒,为操黜罢爵禄。

王植:二十七回,荥阳太守,与韩福亲家,为关羽杀。

王修:三十二回,袁谭别驾。被逐,为曹操待为上宾。

王琰:三十三回,上洛都尉,献高干头于曹操。

王威:三十四回,刘表将,为于禁军杀。

王粲:四十回,山阳高平人,字仲宣。避乱荆襄。降曹,封关内侯。

王累:六十回,刘璋帐前从事官。上谏不从自摔死。

王基:六十九回,汉安平太守。

王必:六十九回,长史,总督御林军,为耿纪射杀。

王平:七十一回,字子均,魏牙门将军,降蜀,巴西宕渠人。

王甫:七十三回,关羽随军司马。堕麦城亡。

王谋:八十回,蜀少府。

王双:八十五回,曹仁将。

王双:九十七回,陕西狄道人,字子全。曹真大将。为魏延斩。不知是否为前面之王双。

王伉:八十七回,蜀永昌太守

王连:八十七回,蜀谏议太夫,字文仪,南阳人。

王肃:九十九回,魏黄门侍郎。

王建:一百六回,公孙渊相国,为司马懿斩。

王观:一百七回,魏太仆。

王夫人:一百八回,琅琊人,孙权妻。

王昶:一百八回,魏征南大将军,

王韬:一百九回,魏主簿。

王基:一百十回,魏荆州刺史,

王经:一百十回,魏雍州刺史、尚书。为司马昭斩。

王惇:一百十一回,吴将军,为孙綝杀。

王真: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傅佥擒,乱军杀。

王含:一百十三回, 蜀将。降魏。

王沈:一百十四回,魏侍中。

王业:一百十四回,魏散骑常侍。

王瓘:一百十四回,魏参军。诈降兵败,投河亡。

王买:一百十六回,魏将。

王颀:一百十六回,魏天水太守。

王祥:一百十六回,魏太尉。

王氏:一百十九回,王肃女,司马昭妻。

王濬:一百二十回,晋益州刺史。

王浑:一百二十回,晋侍中。

王戎:一百二十回,晋奋威将军。

王氏:六十四回,赵昂妻。

汪昭: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徐晃杀。

吴匡:三回,何进部将。

吴景:十五回,丹阳太守,孙策母舅。

吴敦: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吴子兰:二十回,汉昭信将军,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吴硕:二十回,汉议郎,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吴臣:四十二回,苍梧太守。

吴懿:六十二回,刘璋舅,为赵云擒,降刘,

吴夫人:七回,孙坚妻,后称吴太夫人。病亡。

吴兰:六十二回,刘璋将,降刘,为曹彰杀。

吴班:六十五回,刘备将。从荆州归,牙门将,六出祁山中箭亡。

吴质:七十二回,汉朝歌长。

吴氏:七十七回,吴懿妹,先嫁刘瑁,后嫁刘备。生二子。

吴押狱:七十八回,看守华佗,。

吴妻:七十八回,吴押狱妻,烧《青囊书》,绝亦。

吴纲:一百十一回,魏长史。

吴国太:七回,吴夫人妹,孙坚次妻。

伍琼:四回,校尉。为董卓杀。

伍孚:四回,越骑校尉,字德瑜,为董卓杀。

伍习:十七回,杀郭汜有功封殄虏将军。

伍延:一百二十回,吴车骑将军。兵败被捉。为杜预斩。

吾彦:一百二十回,吴建平太守,降。

吾粲:三十八回,字孔休,乌程人,东吴谋士。

卫弘:五回,陈留孝廉,资助曹操。

卫凯:六十六回,汉侍中。

卫仲道:七十一回,蔡琰前夫。

卫演:一百六回,公孙渊侍中。

卫瓘:一百十六回,魏将。

文丑:六回,河北名将,为关羽杀。

文聘:三十四回,字仲业,刘表将,降曹,

文钦:一百十回,魏扬州刺史,曹爽门下客,反,投吴。为诸葛诞斩。

文淑:一百十回,文钦中子,小字阿鸯

文虎:一百十一回,文钦子。

魏续:十一回,吕布将。降曹。为颜良杀。

魏延:四十一回,字文长,义阳人,刘表将,又投韩玄,后随刘备,为马岱斩。

魏邈:一百十三回,吴将,

魏平:一百一回,魏将。

韦康:五十九回,凉州刺史。降马超,为其斩。

韦晃:六十九回,汉司直,与耿纪厚,讨曹操被擒,斩。

万政:九十五回,郭淮部将。

万彧:一百二十回,吴左典军,

舞阳君:二回,何进母。

武安国:五回,孔融部将,使锤,为吕布断手腕,

乌桓触:三十三回,幽州刺史,降曹,加镇北将军。(据考,此人名是句读错。《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载:\"尚、熙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桓,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触即焦触。)

兀突骨:九十回,乌戈国国王,为诸葛亮烧死。

毋丘俭:一百五回,魏幽州刺史,扬州都督,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为宋白杀。

毋丘甸:一百十回,毋丘俭长子。

 

X

小乔:四十四回,周瑜妻。

夏侯惇:五回,沛国谯人,字元让,夏侯婴之后。为鬼吓,病亡。

夏侯渊:五回,惇之族弟。为黄忠杀。

夏侯兰:三十九回,曹将,为张飞杀。

夏侯恩:四十一回,曹操背剑官,为赵云杀。

夏侯杰:四十二回,曹将,为张飞喝死。

夏侯尚:七十回,夏侯惇之侄。为黄忠擒,换俘时归曹。

夏侯德:七十回,夏侯尚兄,为严颜斩。

夏侯存: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羽斩。

夏侯楙:九十一回,字子休,夏侯渊子,嗣与夏侯惇子,驸马。为王平擒,放归。

夏侯霸:一百二回,夏侯渊长子,字仲权。夏侯玄叔,反魏降蜀。后为乱军射杀。

夏侯威:一百二回,夏侯渊次子,字季权。

夏侯惠:一百二回,夏侯渊三子,字稚权。

夏侯和:一百二回,夏侯渊四子,字义权。

夏侯令之女:一百七回,曹爽从弟之妻。

夏侯玄:一百七回,曹爽亲族,魏征西将军。为司马师杀。

夏侯咸:一百十六回,魏将。

夏恽:一回,十常待之一。

夏恂:八十三回,韩当部将,为张苞杀。

许劭:一回,汝南人,著《人物志》。

许昌:二回,会稽人,造反,自称阳明皇帝。为孙坚所杀。

许韶:二回,许昌之子。为孙坚所杀。

许攸:七回,字子远,曹操友,袁绍谋士,降曹,为许褚杀。

许褚:十二回,字仲康,谯国谯县人。

许汜:十九回,吕布谋士,

许贡:二十九回,吴郡太守,为孙策杀。

许贡家客:二十九回,刺杀孙策,为程普军杀。

许靖:六十五回,蜀郡太守,降刘。太傅。

许芝:六十九回,汉太史丞。

许慈:八十回,蜀博士。

许允:九十一回,蜀偏将军,汉城亭侯。

许允:一百七回,魏官。

许晏: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许仪:一百十六回,许褚子,魏将。兵败为钟会斩。

徐荣:六回,荥阳太守,为夏侯惇杀。

徐晃:十三回,河东杨郡人,字公明,杨奉将,降曹操。为孟达射杀。

徐璆:二十一回,得玉玺献操,封高陵太守。

徐庶:三十五回,字元直,颖川人,曾用名单福,因母归曹。

徐康:三十六回,徐庶弟,早亡。

徐母:三十六回,徐庶母,自缢。

徐盛:三十八回,琅琊人,字文向。

徐氏:三十八回,孙翊妻,善卜。

徐商:七十六回,曹将,

徐夫人:一百八回,孙权妻。

徐质:一百九回,魏辅国将军,为姜维刺,乱军杀。

荀攸:二回,字公远,荀彧侄。忧愤卒。

荀爽:六回,司徒,为董卓罢为庶民。

荀谌:七回,韩馥谋士,投K袁绍。

荀彧:十回,字文若,荀攸叔,颖川颖阴人。服毒亡。谥曰敬侯。

荀绲:十回,荀彧父。

荀正:十四回,纪灵副将,为关羽杀。

荀恽:六十一回,荀彧子。

荀(岂页):一百十四回,魏尚书。

荀勖:一百十五回,魏从事中郎。

荀恺:一百十六回,魏将。

辛评:七回,韩馥谋士,投K袁绍。辅袁谭,为其气死。

辛明:三十回,袁绍将。

辛毗:三十二回,字佐治,辛评之弟,魏侍中。

辛敞:一百七回,魏参军

辛宪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薛兰:十一回,吕布将。为吕虔射杀。

薛礼:十五回,刘繇谋士,死于乱军。

薛综:三十八回,沛县人,字敬文。

薛悌:六十七回,曹操差官。

薛则:九十二回,曹将,为张苞杀。

薛乔:九十六回,曹休将

薛(王羽):一百十三回,吴官。

薛莹:一百二十回,吴光禄勋。

向朗:六十三回,刘备士,助关羽守荆州。

向举:八十回,蜀青衣侯。

向宠:九十一回,蜀将军

刑道荣:五十二回,零陵上将,为赵云杀。

刑贞:八十二回,魏太常卿。

郗虑:四十回,御史大夫,谗言孔融。

奚泥:九十回,乌戈国领兵俘长。为诸葛亮烧死。

却正:九十一回,蜀秘书。

谢旌: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张苞杀。

谢雄: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Y

严政:二回,黄巾军,杀张宝,降汉。

严纲:七回,公孙瓒将,为麹义杀。

严白虎:十五回,东吴德王,为董袭杀。

严舆:十五回,严白虎弟,为孙策杀。

严氏:十六回,吕布妻。

严畯:三十八回,彭城人,字曼才。

严颜:六十三回,巴郡太守,为张飞擒,归刘。

阎象:十七回,袁术将,主簿。

阎圃:五十九回,张鲁谋士。降曹,封列侯。

阎晏:九十一回,蜀谏议将军。

阎芝: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阎宇:一百十五回,蜀右将军,

颜良:六回,袁绍之河北名将,为关羽杀。

晏明:四十一回,曹洪部将,为赵云杀。

袁逢:二回,司徒,袁绍父。

袁隗:二回,袁绍叔,太傅。为李傕、郭汜诛杀。

袁绍:二回,字本初。为曹操败,吐血亡。

袁术:三回,袁绍弟,初为南阳太守,称帝,为刘备破,吐血亡。

袁遗:五回,汉山阳太守。

袁胤:二十一回,袁术侄,为徐璆杀。

袁谭:二十四回,袁绍长子,字显思。为曹洪杀。

袁熙:三十一回,袁绍次子,字显奕。

袁尚:三十一回,袁绍三子,字显甫。

袁綝:九十一回,蜀都亭侯。

杨彪:三回,太尉。袁术亲戚,被曹操免官。

杨彪妻:十三回。

杨琦:十三回,汉侍中。

杨密:十三回,汉中郎将。

杨奉:十三回,骑都尉,降袁术。关、张杀。

杨大将:十五回,袁术将,长史。

杨丑:十九回,张杨部将,为眭固杀。

杨龄:五十三回,长沙管军校尉,为关羽杀。

杨秋: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杨阜:五十九回,字义山,凉州参军。魏少傅。

杨修:六十回,字德祖,杨彪子,主簿,为操杀。

杨怀:六十一回,刘璋将,白水都督,为刘备军斩。

杨氏:六十四回,马超妻,为梁宽、赵衢斩。

杨柏:六十四回,张鲁将,为马超斩。

杨松:六十四回,杨柏兄,张鲁谋士,献汉中,为操斩。

杨洪:六十五回,蜀将,降刘。治中。

杨昂: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张合杀。

杨任: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夏侯渊斩。

杨锋:八十九回,南蛮银冶洞二十一洞主,

杨仪:九十一回,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杨陵:九十二回,杨阜族弟,魏南安太守,诈降,为关兴杀。

杨暨:九十九回,魏官。

杨顒:一百三回,蜀主簿。

杨祚:一百六回,公孙渊将,

杨综:一百七回,魏主簿。

杨欣:一百十六回,魏金城太守。

杨济:一百二十回,晋冠军将军。

阳群: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于禁:十回,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

于糜:十五回,刘繇部将,孙策挟死。

于吉:二十九回,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于诠:一百十一回,吴将。为魏乱军杀。

俞氏:七回,孙坚之过房。生孙韶。

俞涉:五回,袁术手下骁将,为华雄杀。

虞翻:十五回,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会稽吏,投吴,精通易经。

虞松:一百八回,魏主簿。

乐进:五回,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

乐就: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乐綝:九十八回,乐进子。扬州刺史,为诸葛诞杀。

尹礼: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尹楷:三十二回,武安长,袁尚将,为许褚杀。

尹奉: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尹默:八十回,蜀学士。

尹赏:九十二回,魏天水主簿,降蜀。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云英:二十三回,董承侍妾。

应劭:十回,泰山太守。为张闿乱军所逼投袁绍。

阴夔:三十二回,袁尚将,豫州刺史。

殷馗:三十一回,辽东人,善晓天文。

殷纯:八十回,蜀大司马。

爰(青彡):一百十六回,魏将。

爰邵:一百十六回,魏护卫。

伊籍:三十四回,荆州幕宾,字机伯,山阳人。后随刘备。蜀昭文博士。

雍闿:八十七回,蜀建宁太守,汉什方侯雍齿之后,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雅丹:九十四回,西羌丞相,为马岱擒。

越吉:九十四回,西羌元帅,为关兴杀。

羊祜:一百二十回,晋都督。

 

Z

诸葛亮:三十六回,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诸葛瑾:二十九回,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

诸葛珪:三十六回,诸葛亮之父,早卒。

诸葛玄:三十六回,诸葛亮之叔,与刘表有旧。

诸葛均:三十七回,诸葛亮弟。

诸葛原:六十九回,迁新兴太守,管辂卜之。

诸葛虔:八十五回,曹仁将,

诸葛恪:九十八回,诸葛瑾长子,吴太子左辅。字元逊。太傅。为孙峻杀。

诸葛瞻:一百五回,诸葛亮子。字思远。娶刘禅女。兵败自刎。

诸葛诞:一百十回,魏镇东将军,字公休,琅琊南阳人,诸葛亮族弟。反魏。为胡奋杀。

诸葛靓:一百十一回,诸葛诞子。

诸葛绪:一百十六回,魏雍州刺史。

诸葛尚:一百十七回,诸葛瞻子。兵败亡。

张让:一回,十常待之一。投河死。

张角:一回,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一回,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

张宝:一回,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

张飞:一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张均:二回,朗中。

张举:二回,在渔阳反,称天子,自缢。

张纯:二回,在渔阳反,为手下头目刺杀。

张济:三回,董卓将,后自立,攻南阳中流矢亡。

张邈:五回,初为陈留太守。

张超:五回,初为广陵太守,张邈弟。为操破,自刎。

张杨:五回,初为上party太守,大司马。为杨丑杀。

张俭:六回,山阳高平人,字元节,江夏八俊之一。

张虎:七回,江夏人,黄祖部将,为孙策射杀。

张温:八回,司空。董卓杀。

张闿:十回,徐州都尉,旧为黄巾军。杀曹嵩一家。

张燕:十一回,黑山贼,降操,被封平北将军。

张昭:十五回,字子布,彭城人

张纮:十五回,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后留许昌,被封会稽都尉回吴。病故,言筑石头城。

张英:十五回,刘繇部将,为陈武刺死。

张勋:十五回,袁术将,都督。

张绣:十六回,张济侄,破曹,降曹,

张鲁:五十九回,汉宁太守。沛国丰人。自号师君。降曹,封镇南将军。

张陵:五十九回,张鲁祖,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惑人。

张衡:五十九回,张鲁父,行道,号米贼。

张先:十七回,张绣将,为许褚杀。

张合:二十二回,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津:二十九回,交州刺史,为迷信所害。

张(岂页):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甘宁杀。

张南: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周泰杀。

张武:三十四回,江夏贼,为赵云杀。

张温:三十八回,吴人,字惠恕。

张允:四十回,刘表将,降曹,为操斩。

张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张既:五十九回,字德容,京兆尹。

张卫:五十九回,张鲁弟。为许褚斩。

张松:六十回,字永年,益州别驾。法正、孟达友。为兄出首,刘璋斩。

张任:六十回,刘璋将,蜀郡人,为张飞擒,斩。

张肃:六十二回,张松兄,广汉太守。

张翼:六十四回,武阳人,刘璋将,降刘。兵败国亡,死于乱军。

张著:七十一回,蜀牙将,

张音:八十回,御史大夫,庙高使

张爽:八十回,蜀从事。

张裔:八十回,蜀偏将军。

张南: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张达: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张苞:八十一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

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

张氏:八十五回,张飞女,刘禅正宫。

张嶷:八十七回,蜀将,南征曾为祝融夫人擒,荡寇将军,段谷之战为魏军乱箭射杀。

张韬:九十一回,郭贵妃幸臣,陷甄氏。

张普:九十六回,曹休将,为朱桓杀。

张虎:九十八回,张辽子。

张休:九十八回,张昭次子,吴太子右弼。

张承:一百二回,吴将。

张球:一百三回,魏骁将,

张茂:一百五回,魏太子舍人,字彦材,谏言被斩。

张弥: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张当:一百六回,魏黄门,谄事曹爽。为司马懿斩。

张特:一百八回,魏牙门将。

张约: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为孙峻杀。

张缉:一百八回,魏光禄大夫,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为司马师杀。

张皇后:一百九回,曹芳妻。为司马师白练绞死。

张明:一百十回,魏将。

张布:一百十三回,吴将军。为孙皓斩。

张遵:一百十七回,蜀尚书。兵败亡。

张绍:一百十八回,蜀私署侍中。降魏。

张峻:一百十八回,蜀太常。

张节:一百十九回,魏黄门侍郎。为司马炎斩。

张华:一百二十回,晋秘书丞。

张悌:一百二十回,吴丞相。死于乱军。

张尚:一百二十回,晋将。

张象:一百二十回,吴前将军。降晋。

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

赵忠:一回,十常待之一。

赵弘:二回,黄巾军,使槊,为孙坚所杀。

赵萌:三回,汉右军校尉。

赵岑:五回,董卓将,后献汜水关。

赵云:七回,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

赵岐:七回,太仆。

赵彦:二十回,汉议郎,为操杀。

赵睿: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赵范:五十二回,桂阳太守,为赵云擒,降。

赵韪:五十九回,益州吏。

赵衢:六十四回,杨阜友。

赵昂: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赵月:六十四回,赵昂子,马超裨将,父举事,为马超斩。

赵颜:六十九回,管辂卜之。

赵累:七十三回,关羽将,粮料官,走麦城死于乱军。

赵祚:八十回,蜀别驾。

赵融:八十一回,蜀将。

赵咨:八十二回,东吴中太夫。

赵统:九十七回,赵云长子,虎贲中郎。

赵广:九十七回,赵云次子,牙门将。

赵直:一百四回,蜀行军司马。

朱(亻隽):一回,中郎将,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大司农。李郭交兵成疾而亡。

朱治:十五回,字君理,丹阳故鄣人,

朱灵:二十一回,曹将,

朱桓:三十八回,字休穆,吴郡人。吴奋威将军。

朱光:六十一回,曹将,庐江太守。为甘宁打倒,吕蒙军乱刀斩。

朱然:七十五回,东吴将,虎威将军。为赵云杀。

朱褒:八十七回,蜀牂牁太守,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朱赞:九十三回,魏荡寇将军,为赵云杀。

朱恩: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

朱芳:一百十回,魏将。

朱异:一百十一回,吴将。兵败为孙綝斩。

朱太后:一百二十回,孙休妻。

周毖:四回,侍中,为董卓杀。

周奂:九回,大鸿胪,死于国难。

周瑜:十五回,庐江舒城人,字公瑾。

周尚:十五回,丹阳太守,周瑜叔。

周泰:十五回,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昕:十五回,王朗将,孙策杀。

周仓:二十八回,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

周循:五十七回,周瑜长子。

周胤:五十七回,周瑜次子。

周善:六十一回,孙权心腹,为张飞杀。

周群: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周平:八十三回,周泰弟,为关兴斩。

周舫:九十六回,东吴鄱阳太守。

周旨:一百二十回,杜预牙将。

邹靖:一回,校尉。

邹氏:十六回,张济妻。

郑玄:一回,字康成,刘备师,汉尚书。

郑泰:二回,侍御史,

郑宝:二十九回,巢湖太守。

郑度:六十四回,刘璋从事。

郑文:一百二回,魏偏将军,诈降蜀被斩。

郑袤:一百十回,魏光禄勋。

郑伦:一百十三回,魏将。为廖化斩。

钟邵:十回,谏议大夫。

钟缙:四十一回,夏侯惇部将,钟绅兄弟,为赵云杀。

钟绅:四十一回,夏侯惇部将,钟缙兄弟,为赵云杀。

钟繇:五十六回,长安郡守。

钟进:五十八回,钟繇弟,为庞德杀。

钟会:一百七回,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

钟毓:一百七回,钟会兄。

笮融:十五回,刘繇谋士。

种拂:九回,太常卿,死于国难。

种辑:二十回,汉长水校尉,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臧旻:二回,会稽刺史。

臧霸:十一回,泰山华阴人,字宣高。降曹。

宗宝:十一回,孔融将,为管亥杀。

宗预:一百五回,南阳安众人,字德艳,蜀参军,右中郎将。

紫虚上人:六十二回,锦屏山老道。

左丰:一回,黄门。

左灵:十三回,

左贤王:三十三回,北番王。

左慈:六十八回,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戏曹操。

左咸:七十七回,东吴主簿,进言斩关羽。

脂习:四十回,京兆,孔融友。

祝融夫人:九十回,孟获妻,祝融氏之后,为马岱擒,

祖茂:五回,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双刀。为华雄斩。

祖弼:八十回,符宝郎,为曹洪杀。

卓膺:六十四回,刘璋将,降刘,

翟元: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平斩。

州泰:一百十一回,魏兖州刺史。

曾宣:一百十二回,诸葛诞将,降魏。

 

 

刘备追得最辛苦的人不是诸葛亮

当年,刘备为得到孔明三顾茅庐,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刘备寻访贤才的过程中,最为辛苦的一个。为了另一位奇才,刘备追遍了荆州益州,这个奇才就是刘巴(?-222),他的一生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

 

出身名门鄙视刘备

 

刘巴,字子初,零陵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很有才干,远近闻名。也许正是他颇有才名而且出身名门,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的偏执性格。据史书记载,刘巴一直不喜欢刘备。史家分析认为,虽然出身同姓,共尊汉室,可刘巴认为刘备即使贵为一方豪强,也只不过是靠武力打拼出来的,而且出身只不过是一个街头混混,与自己出身名门又博学多才比起来差距太远。这成为他一生都鄙视刘备的重要理由。而正是他性格中这种偏执导致他终身未得到扬名立万的机会。

 

公元l90年,刘巴在零陵躲避兵灾,担任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刘备仰慕他的大名,叫他的远房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绍的,拼命推辞。刘巴心想,我的职位是主记主簿,是管会计的,不是批作业簿的,叫你外甥来拜我为师,岂不是莫名其妙?于是忙说自己承当不起,拒绝了刘备的仰慕。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被曹操击败,开始逃难。在新野驻兵时,荆州许多名士都追随刘备。江北的名士也涌到了江南,而江南大才子刘巴却逆江北上,赶到江北去投向了曹操。刘巴宁可做汉贼也不跟随刘备,刘备从此恨上了刘巴。

 

四处逃避不肯归顺

 

据《小康》杂志史诚文载,曹操对刘巴的投诚自然十分高兴,并任命他做自己的助理。不久,曹操叫他去招抚江南的长沙、零陵等地。刘巴坦率地对曹操说:“刘备的目的是荆州,江南是守不住的。”曹操固执地说:“如果刘备攻打江南,我派大军做你的后盾。”刘巴明知江南守不住,但还是听从了曹操的命令,到零陵去策反。刘巴如此效忠曹操,刘备得知后愈加愤怒。

 

刘巴到了江南后,正如他所料,刘备、诸葛亮已经站稳了脚跟。他进退两难,便想从交州取道返回京城交差。当时诸葛亮住在临蒸,他追赶上刘巴说:“刘公雄才大略,盖世无双,拥有荆州的土地,天意和人意的离合,从中便可知了。你离开后打算到哪里去呢?”刘巴说:“我冒尽艰险,来到自己的故土,我没有能力打动这些民众。但是我决不改变初衷,即使把性命交给大海,也不回头看一下荆州。”还表示,“我奉曹公之命南下,没有完成使命已是失职,至少应该回去销差。你们不借道,我也不要求,你们别劝我投降”。刘备闻此更加不悦。随后刘巴干脆逃到交趾(越南),改姓张,在交趾的太守士燮手下做事。士燮是拥吴派,是三国时代少数没有卷入斗争的领导者。或许是刘巴的意见与他的作风不合,两人处得不好,刘巴不久便离开了。刘巴辗转来到益州,益州牧刘璋见到他大喜过望,任何大事都向他请教。公元211年,刘璋听信张松、法正等人的话,引荆州的刘备到四川,讨伐张鲁。刘巴劝阻刘璋说:“刘备是人杰,不可久为人下,他入蜀,一定会成为国家大害,不能让他进入四川。”刘璋不听,刘备入川后,刘璋还替他补充兵员,接济粮饷。刘巴再次劝说道:“迎刘备入川已经错了一步,再让他讨张鲁,等于是放虎归山。”但刘璋依旧不以为然。等到刘备兵临城下,刘璋后悔莫及,只好出城投降。只有刘巴、黄权两人闭门不出。刘备的将士愤怒不已,要去杀这两人。但诸葛亮十分欣赏刘巴的才华,多次向刘备举荐,并语重心长地说:“运筹策于帷握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刘备才连忙下令:“敢杀刘巴者,我诛他三族。”刘巴这才向刘备赔礼,表示归附。刘备也对他予以任用,任命他为左将军。

 

得罪张飞激怒刘备

 

此时的刘巴对刘备还是流露出了一点感激之情。刘备初定成都时,因军用不足而发愁。刘巴建议他铸造面值百文的铜钱流通于市;派官员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早在那个时候,刘巴就懂得用货币的供需量来调节经济增长,用政府手段来干预市场、平抑物价,比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整整早了1700年。刘巴因此遇到了人生难得的转机,但就在境况稍有改善时,他的毛病又犯了。

 

张飞喜欢和士大夫交朋友,他十分敬仰刘巴的名声。一次,张飞特地从老远骑马来拜访刘巴,并在刘巴处投宿。刘巴却从骨子里看不起张飞,以致整个晚上不跟张飞说一句话。弄得张飞异常尴尬,并由尴尬而生怨恨。诸葛亮听说这件事,赶紧劝刘巴不要过于清高:“张飞是个武人,敬慕您。您虽然禀赋高明,但还是应有一些谦恭之意才好。”而刘巴却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我和一个兵痞子有什么话好说!

 

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特殊关系,对张飞不恭,也就是对刘备不恭。刘备虽然慕贤爱才,但也容不得刘巴如此无礼,自然大为恼火。他愤怒地说:“我想定天下,才容纳这种人才,刘巴竟来捣乱,他本来就心在曹营,岂是帮我打天下的。”言语之间,露出了杀机。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妥,就又说:“子初才能智慧超过常人。也只有我,可以任用他;换了别人,难以特别地加以委用啊!”但怨恨之意再难消弭。

 

余生未得重用

 

一波未平,刘巴却又再次玩火,彻底让刘备对他失去了耐心。公元221年,刘备开始为当皇帝做准备,手下文武官员陆续道贺。刘巴和益州雍茂却不识好歹地劝说刘备:“曹丕称帝,中原的人未必服他,他们正要来蜀中投靠大王,兴复汉室,如果你也称帝,他们会失望的。”刘备听了这番话,大倒胃口。他碍于刘巴的名气,宽赦了他。而雍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刘备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一番话决定了刘巴不受信任的命运。从此刘巴再也无法施展其才干,甚至谨慎到“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恃才傲物、自命清高的刘巴,不经意得罪了张飞,起先并不以为然。刘备的态度,终于给了他当头一棒,足以让他胆颤心惊。在当权者面前,他不得不收起傲气和清高,夹起尾巴做人。而且一反常态,变得格外谦恭,循规蹈矩,除了起草文件,几乎无所作为。

 

刘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只有三十九岁。总计花了十三年躲刘备,最后八年才认命。死后的他,总算可以摆脱刘备。

 

然而,他在天堂只清静了不到一年,刘备就跟来了。刘巴去世的第二年,刘备也死了!

 

 

三国人物排行

 

1 吕布:三国演义 基本上都将吕布列在第一位    

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这是最能表明吕布武力的一节。 

 

2张飞:《三国志11》中第二强。徐州之战:挺戟出马来战张飞,飞亦挺枪来迎。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才出府门上得马时,吕布军马已到,正与相迎。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能令吕布都怕(不是打不过他)能不强吗??? 吕布此生单挑怕过谁???唯张飞一人。 能令吕布都怕(不是打不过他)能不强吗???      

 

3关羽:三十六路春秋刀法,出神入化,使刀的无人能出其之右,俗语说“关公面前耍大刀——班门弄斧”。鼎盛时期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那都是有名的上将;另外过五关斩六将,杀蔡阳。斩颜良虽有偷袭之嫌,诛文丑则货真价实,交手数合,文丑心怵败走,被关羽追斩之。诚然,文丑败走是因为颜良被杀在前,但作为河北名将久经沙场,可不是吓大的。“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 文丑自知不是对手也败走的重要原因。战长沙时,关羽本待拖刀计斩黄忠,因其马失前蹄而义释之,书中未见黄忠觉察拖刀计的描述,如果不是马失前蹄,黄忠已成关羽的刀下之鬼。    

 

4典韦: 曹操麾下第一勇士,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敦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逐虎过涧这是什么概念``````不服的施主去动物园看看就明白了。一个人不但要能达到能败虎的境界,还要达到能令老虎畏惧、而追着老虎过山涧的境界。古往今来,只有这一人可以!!!!!!!!!!!!!(注:动物园为饲养老虎,其野性早已消除)    

战宛城时,韦方醉卧,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了双戟。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掣步卒腰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抵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步军又到,两边枪如苇列。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另外典韦战许褚几百回合不分胜负 说明两人武力相当相近    

还有1手飞戟绝技 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5马超    

一句“马超不减吕布当年之勇”使马超成名。马超武艺是十分高强的,    

“斗了许褚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枪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证明马超武力不下于许褚。  

 

6赵云与文丑战五六十合(刚出道,难得),胜负不分。 与许褚战三十合,不分胜负。 与张合战三十余合,合拨马败走。可见赵云武艺之高。单骑救主,乃赵云最辉煌的事迹,竟连杀曹操五十余员名将。难怪刘备说赵子龙一身是胆。几乎逆转袁绍和公孙瓒之战的胜负。长板坡为救阿斗和夫人单枪匹马在八十三万军中(曹操当时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三万,有人认为在长板坡只有五千曹军,杀了个七进七出。 

 

7许诸:说起许诸,就让人想起“腰大十围”,这个十围是多大?先不说这个尺度,首先来说,许诸绝对是虎背熊腰。曹操收他时,他自述“双手扯二牛尾倒行100余步”可以看出,他的力气有多大,后来的许多小细节都描写了他的力气。 许褚与吕布斗20合,胜负不分。     

  与马超之战 : 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枪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证明两人武力相当相近。  

 

8庞德:战关羽百余合,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讨关羽。后又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关羽额头受伤。使关羽第一尝到单挑失败的滋味。此外庞德还力敌许诸,徐晃,夏侯渊,张合4将武艺出众!!!!!!!!!!!!!  

 

9黄忠    

人老宝刀不老。黄忠可以说是非常奇怪的类型,按道理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肯定比年老要厉害(武艺上),但黄忠却是相反的。早期的黄忠在三国演义里根本没有提起过,因为如果人的武艺超绝,那一定很出名,也会有许多诸侯来收买,但在三国演义里,黄忠是年纪大了以后才出名的,而且是因为武艺出名(战关羽100回合不落下风)。后面的黄忠斩将立功,也多数是凭借武艺(箭法超绝)。这就让人无法理解,60好几的人,战张合,战夏侯,战关羽,都是不分胜负,如果用弓射,还有可能射死对方。在黄忠的一生,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就凭手中一把宝刀,一口强弓,一大把年纪,照样横行于三国,这不得不让人称奇。   

 

10颜良 白马之役,轻而易举斩杀吕布旧将宋宪、魏续,曹营震怖。20多合完败徐晃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样排名的,总是不排颜良 

 

11文丑: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吕布曾数合击败公孙瓒,文丑战斗力还是比吕布低一些),说明文丑武力比吕布也差不了太多.和少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说明和赵云差不多 . 

 

 

智力排行 

1诸葛亮:“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天下奇才也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发明家、科学家。智慧的化身无需多说。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 

 

2郭嘉:袁绍休书与曹操,辞语骄慢。曹操大怒,对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二人回答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 

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在曹操心目中郭嘉更胜诸葛。可惜天妒英才!!!!!!!!!!!!!!!!!!!!! 

 

33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早年便以“凤雏”之名与诸葛亮齐名于荆州。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曰“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庞统传》)。刘备领荆州牧,庞统来投,但未得重用,不过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为治中从事,不久又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和鲁肃举贤荐能的宽广胸襟固然令人钦佩,但庞统本身具有的非凡才华,恐怕才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赤壁之战,统避乱江东,为鲁肃荐於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助瑜火攻大败。能与诸葛亮齐名智力和诸葛亮并不相差太多!!!!!!!!! 

 

4贾诩字文和,性别男,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善用计谋,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 

连易中天都说贾诩是三国是最聪明的人!!!!!!!!!!!!!!! 

 

5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后使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6周瑜: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子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三国演义三绝资料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亦是一部歌颂作者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一曲明主、贤士和良将的颂歌,唐宋以来,很多诗人,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动机也各异,但在他们的诗词中,都表现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重与仰慕之情。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对诸葛亮更是推崇备主,他一生写下了许多感情真挚赞美诸葛亮的诗篇。今日再谈《三国演义》,感怀《三国演义》中的“三奇”、“三绝”。所谓“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所谓“三绝”是指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奸绝”。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被大书特书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看《三国演义》主要是看诸葛亮,在他出山之前和他病死之后,作品的描写都是比较简略的。由于诸葛亮是刘备集团举足轻重的人物,罗贯中对他的出场作了精心的安排。首先作者从水镜先生的口中说出“伏龙、凤雏何人也?他只是笑着说:“好!好!”,这就构成了一个强烈的悬念,使读者想见其人。接着又写了徐庶有力的推荐,这样,读者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他的地位了。但作者并不急于让诸葛亮立即出场,而是用大量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刘备虔诚地三顾茅庐的曲折过程,一直到第八卷《定三分亮出茅庐》这一则中,才让诸葛亮正式出场。在这以前作品中从来没有过“三国”字样,唯有诸葛亮的出场,《三国演义》才正式点题。

 

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见面,草堂之上,略事寒喧,二人就纵谈天下大势。诸葛亮开门见山,宣布了他经地深思熟虑的纲领,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决策”。这个纲领,在《三国演义》上只三百一十个字,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有三百五十个字,其主要精神是: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本,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这是他对当时的敌、我、友三方的形势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来的决策。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曾以医道喻刘备当时的情况:“夫病疾之极,当以糜粥以饮之,和药以用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暂回,然子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拔去,人得全生也。”诸葛亮出山时,刘备的处境很困难:“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只关、张、赵云而已”,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刘备力量形成强烈对比的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二者都是暂时不可攻取的对象,因此他主张暂时避开强敌,光取荆州和益州建成自己的基业,然后徐图中原,统一天下。这种决策是符合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实际的。后来诸葛亮把它概括为“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个字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在赤壁之战前,他孤身入东吴,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与东吴结成了联盟,以后关羽破坏了这一联盟,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兵退白帝城病死。刘备死后,蜀中元气大伤,诸葛亮独力支撑了这个困难的局面。他“七擒孟获”,稳定南方;“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诸葛亮便是这样一个在各种类锐、复杂而又艰苦的斗争中充分发挥着聪明才智的人物。

 

为了表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三国演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写了一些陪衬人物。

 

在刘备集团内部主要写了庞统。庞统号凤雏,与卧龙齐名,传说“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向刘备建议进取西川,又直接参与行军指挥,表现了他的见识和才略。然而没有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在落凤坡中箭身亡。

 

在刘备集团外部,主要写了孙吴方面的周瑜和曹魏方面的司马懿。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一场战争。诸葛亮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人物。他入东吴后,通过“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后,初步结成孙刘联盟,对曹作战。作品在孙刘联盟的幕后,安排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微妙斗争。周瑜看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对孙权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三番两次地想杀掉他以绝后患。周瑜虽然精明干练,却显得气量狭小,目光短浅,妒才嫉能,不顾大局。面对周瑜的陷害,诸葛亮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了斗争,以孙刘联盟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使周瑜的多次陷害都不能得逞,而且还没有让矛盾公开化。赤壁之战的正面指挥是周瑜,而从旁操纵、掌握主支权的则是诸葛亮。当赤壁之战大火一起,诸葛亮乘机占领了荆襄九郡。曹操战败后,退回了北方,局面初步稳定,诸葛亮就主动向周瑜进攻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使周瑜处处被动,一筹莫展,终于“陪了夫人又折兵”。在他临死的时候,发出了“即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在诸葛亮的后期,作品又从曹魏方面写了他的一个对手司马懿,司马懿老谋深算,见识和手段远远超过了周瑜。诸葛亮早已觉察到“深有谋略”的司马懿,久后“必为蜀中之大患。”曹睿任命司马懿提督雍州、凉州等处的兵马,曾经使诸葛亮为之“大惊”,后来运用反间计,使曹睿罢撤了司马懿,才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带后北伐。司马懿虽然见识手段比周瑜高,但指挥作战到底比诸葛亮要略逊一筹。他能料定诸葛亮的一些计谋而预先作好防备,等到诸葛亮因势利导,更出新意,他就穷于应付了。诸葛亮不仅善于根据具体事先作好周密的安排,而且善于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从容敌。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指示,失了街亭,使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很快逼近西城。这是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军士。如果据守西城应战,则将众寡悬殊而不堪一击;如果弃城逃跑,则因时间仓促而难以脱逃。在这样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诸葛亮镇定自若,沉着冷静地设下了“空城计”,终于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当时作战双方都掌握了对方的特点。司马懿了解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诸葛亮正好利用了司马懿对他的一贯估计,偏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来一次冒险,这正好符合兵法上“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原则。事后,司马懿只好承认“吾不如孔明也”。

 

关羽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一个良将的典型。作者主要是从“勇武”和“义气”两个方面来塑造这一人物的。

 

在“温酒斩华雄”这一则中,作者只用了三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关羽的神勇。后来,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更是所向披靡。“单刀会”又把他的威武不屈的气概、风貌,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然而作品中重点描写的却是他的忠义思想。这方面的描写很多,其中与曹操相处的一段时期,描写的格外集中。第五卷《张辽义说关云长》这一则中,先写他中了圈套,处于困境。曹操派张辽去投降,关羽决意不肯。他大义凛然地说“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当张辽说他一负盟誓,二负刘备依托之重,三不思匡扶汉室,而以匹夫这勇相拚杀,是三大罪时,他动了心。但针对这三条,他提出三约,三者缺一不可。结果,曹操答应了他的要求,才使他暂留下来。在曹营期间,曹操对他恩礼交加,“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封官加爵,用功名利禄来引诱他。可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斩将夺关而去。他走后,连曹操也称赞他“真义士也”。

 

但关羽政治目光短浅,过于注重个人恩怨。由于他勇武过人,使他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因为他与刘备的关系非比寻常,又使他那刚愎自用的个性大有发展。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他心里不服,竟不顾不局,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他决断轻率,意气用事,又喜欢别吹棒,滋长了一种盲目的轻敌思想。他侮辱性地拒绝了孙权的求婚,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终于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擒而死。使蜀国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关羽数十年来既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使刘备事业遭受了重大和不可祢补的损失。他就是这样复杂的人物形象。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典型。

 

《三国演义》确实着力描写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他从少年时起就胆略过人,机警而善权术,且有除残去秽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刺卓失败后,他回到家乡,疏散家财,招募义兵,矫诏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讨卓失败后,他知道袁绍等人各怀异心,不能成大事,于是领军自投扬州,决心自己打开一个局面。在镇压山东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他招降起义军三十余万,号为“青州兵”,这使他站稳了脚跟,到后来权威日重。他又采纳谋士苟或的建议,继续打着举义兵匡扶汉室的大旗,入朝辅佐天子,从此掌握了朝廷大权,交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他成了威镇华夏,纵横四海,叱诧风云的人物。他先后除吕布,破二袁,定刘表,纵横三十年,终于削平群雄而统一了北方。在这几十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他善于用兵,常出奇制胜,以弱胜强。他懂得想成霸业,统一天下,必须先得人心,不能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程昱也佩服他有王霸之才。关羽封金挂印不辞而去,曹操不令追赶,作者于此处有小字注云:“此言曹公平生好处,为不杀玄德,不追关公也。因此,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他又知人善任,识拔奇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很多人才,形成“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兴盛局面。三十年戎马生涯,虽然最后他并未完成统一大业,但司马氐统一全国的基础,无疑是由他奠定的。在曹操身亡后,作者引用陈寿的话赞扬他:“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罗贯中对曹操的英雄豪气和巨大的功绩,是描写的很充分的。

 

北定中原是曹操英雄事业的顶点,也是曹操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中原 平定了。他要实现自己的图王霸业的雄心壮志,就得把矛头指向刘备与孙权了。曹操对付二袁时,看上去力是弱小,但二袁是腐朽的,曹操却进生气勃勃的。现在,情况正在反过来,看来曹操的力量是强大的,可是他的生气正在消失,而他的对手刘备和孙权,都有统一天下的大志,都是生气勃勃的诸侯。当曹操与刘备和孙权角逐时却到处碰壁了。这时曹操志得意满。在生气勃勃的对手面前,他恰恰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横槊赋诗时,他踌躇满志地说:“今手下有百万雄师,更有诸公效力,何愁功业不成耶!”他嘲笑刘备、诸葛亮是“蝼蚁之力,摇吾泰山之重”。很明显,百万雄的优势,已经成了他思想上的一大包袱。很多不利的因素他浑然不觉,他骄傲了,麻痹了。

 

在政治上,曹操犯了严重的策略错误。当他战而下荆州时,刘备新败,孙权正在观望。他本该分化孙、刘、各个攻破,而他自恃兵多将广,忽略了他过去惯用的策略。经荀修提醒,他才发了一道请孙权“会猎于江夏”的檄文,这已大大落后于鲁肃、诸葛亮了。

 

曹操自以为实雄厚,变得不象以前那样爱惜人才了。早在赤壁之战前,他就杀了谏阻他的孔融。赤壁之战中,他又错杀了蔡瑁、张允,醉杀“多立功绩”的刘馥。他也仍想举贤任能,但识别人才的眼力却差了。他任用蒋干那样的庸才,他搜罗到的,则是徐庶、庞统、阚泽、黄盖这样的敌方奸细。他日益变得自以为是,文过饰非。他视别人为“小儿”、“村夫”,唯独自己智大才高。赤壁之战时,荀修提醒他防火攻,他不以为然。直至黄盖乘风破浪而来,他还迎风大笑,自呜其意。赤壁大败的主观原因,全在他自射身,逃到南郡,他却大哭郭奉孝,实际上是责怪众谋士不普谏阻。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由一个打天下的英雄变为坐守北方的统治者,并日益丧失了昔日的进取心,意志一步上衰退,终于走向腐朽。他“不以天下为念,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事皆在相府商议”。他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放弃了取西川的机会:还说:“人苦不知足,即得陇,复望蜀也。”他的享乐思想日益滋长,他的勇气、毅力也就日风消退了。这时,他在策略上的失误更多了,刘备取西川时,孙权想乘机夺回荆州,这时,孙、刘聪明即将破裂,曹操本可收渔利,可他心血来潮,引兵四十万下江南,把孙权的兵力吸引过来,给了刘备以取川的空隙。最后救樊城,损兵折将,却让孙权袭取了荆州。

 

曹操的举贤任能,本来是基于王霸之志,后期的曹操王霸之志消磨殆尽,什么人才,对他来说,也不象以前那么要紧了。最有趣的是见张松。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言语冲撞,就拂袖而去。教场点军,被张松嘲讽了几句,他就喝令推出斩之。亏了杨修、荀苦谏,才改令“乱棒打出”。我们还记得讨伐董卓时,二袁曾因关羽地位不高要将关羽“乱棒打出”,是曹操极力斡旋,关羽才得以温酒斩华雄;想不到还是那个曹操,只是因为张松“容貌丑陋,言语不逊”,而将送来“天府之国”的张松“乱棒打出”了。不爱贤相随而来的便是不纳谏,曹操后期所犯的一系列重大策略、战略上的错误,差不多事先都曾有人反对过,但他还是固执已见。荀或是曹操的得力谋士,在帮助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不赞同他自封为魏公,受到曹操的猜忌,服毒而死。“孟德无始终,留侯不再来”。这两句诗说出了曹操与贤士关系的显著变化。

 

《三国演义》在描写曹操的雄才大略及其消长变化的同时,小说对他性格中“奸诈“的一面也是着力描写的。

 

曹操一出场,作者就以“装疯诬权”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曹操性格发展的起点。这事情发生在一个小孩身上,无疑是一种坏品质。但是在那个时代,小小年纪,能想出这样的招数,敢于做出这样悖礼的事情,又表现了起平常人的聪明和胆量。正是这种道德品性上的劣根性和超乎常人的胆识,戏剧性地结合在一起,却成了曹操性格发展的基础。

 

接着,作品通过汝南许劭给曹操下了一个“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既是“能臣”,又是“奸雄”,作者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刻划曹操这个复杂而又多侧面的典型形象的。

 

东汉未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东汉王朝一方面受到农民起义的学生打击,同时又受宦官、军阀的严重危害。在这种形势下,曹操积极参加了反对宦官和军阀的斗争。当满朝大臣尽皆掩面而哭时,曹操挺身而出,愿借宝刀入相府刺条董卓。刺卓失败后,在逃跑途中,他双杀了吕伯奢一家,这两件事情看来是矛盾的,但是,我们研究一下曹操干这两件事的客观环境和曹操的主观目的,它们却在曹操这个多侧面的形象中得到了统一。曹操是一个仍着强烈功名事业心的人,在后来大铜宴雀台时,他回顾早年的活动,曾自称:“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企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使不辱于祖宗”,就是这种个人事业心的堂皇表白。当汉朝廷还有相当号召力时,他必须附在这张皮上,才能博取功名。所以他一手镇压农民起义,一手讨伐贼臣。当人镇压农民起义时,曹操个人的目标便与朝廷的利益有了一致性;当他讨谋私董卓时,又与人民的利益有了一致性。罗贯中既有忠君思想又有爱民思想,所以对曹操采取了褒扬的态度。所以刺杀敬董卓事件,在作者的笔下便成了英雄行为。但曹操又是一个极端的利已主义者,他的刺卓是为了个人的功业,因而保命是第一位的。所以他行刺前便作好逃跑的打算,逃跑途中误杀了吕伯奢的家小。自私、残忍的曹操,为了避免遭吕伯奢的报复,索性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连吕伯奢本人也杀了。行刺为了功名,献刀为逃命,杀吕伯奢也同样是为了功名性命。刺杀董卓的曹操和钉吕伯奢的曹操就这样在曹操的性格中得到了统一。

 

作品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了曹操的残暴,譬如他为了报父仇,兴兵血洗 徐州,“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山无树森,路绝行人”。但与此同时,作品也写了曹操某些“恤民”的德政。“虐民”与“恤民”也能在曹操性格中得到统一。

 

乱世的人民,受战乱之苦,向往安定生活,而民心的向背,往往对群雄的胜负,起很大作用。曹操要衽图王霸业,就必须争取民心。在攻打袁绍的过程中,他以“为百姓除害”相号召,颇有一些“恤民”的德攻。官渡之战后,有士人簟食壶浆以迎王师,诉说“袁本初重敛于民”,颂扬曹操“吊民伐罪”,袁氏虐民而败,自己恤民而胜,这是对曹操活生生的教育。曹操听了父老的话,大喜,当即号令三军,不准杀人鸡犬。在这里,恤民、害民看来显得异常矛盾,但是此二者都是为了实现他根本的目的服务的。他在仓亭大胜后与他部下的一段堂皇的对话就透露了这种信息。当时有人劝曹操急攻袁绍,“操曰:‘冀州粮食极广,宙配又有机谋,争未可拔。见今禾稼在田,功又不成,枉废民业。姑待秋成,取之未晚。’众曰:‘若恤其民,必误大事。’操曰:“民为邦本,本因邦宁。若废其民,纵得空城,有何用哉?”这段对话就透露了曹操恤民的真谪。其一,所谓民为邦本,就是他自己建立功业之本,打仗就是为了实现他这个本;其二,他不肯进兵,首要原因还在于当时的形势还不很有利,冀州“急未可拔”,所以他不肯“枉费民业”。若进兵有胜利把握,在他看来,纵废民业,也为枉。正是基于这样的盘算,恤民与害民在曹操的复杂而又多侧面的性格中统一起来了,在冀州恤民的曹操,正是徐州屠城害民的曹操合理发展。

 

对待小民百姓的态度如此,对待他的部下也是这样,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他个人的功业这个目的。如前所述,曹操是“尚贤”的,为了建立自己的王霸之业他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罗致人才。如果分发觉有人阻碍他这样做,那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加以迫害。荀或是曹操的主要谋士,曾为他多立功勋,边连曹操自己也说他是“吾之子房也”。可他只是劝曹操不要自封魏王,却被曹操迫害而死,他先后还条害了曾为他多立战功的谋士。他借许褚的手杀了许攸;借黄祖的手杀了辱骂过他的祢衡;以“鸡助”的罪名杀了才高于他的杨修。尚贤与害贤,又在曹操的性格中统一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论述,可以说明曹操既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的明主,又是一个欺诈、残暴极端利已主义者的多侧面的复杂的典型形象。

 

 

一:“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这个说法的雏形最早来源于宋朝,当时关张的地位尊崇为神,故不进排名;马超是吕布的接班人,吕布死后马超接替吕布的位置,也不进排名。

赵云曾在戏曲中击败过颜良、文丑、典韦,故赵云排第二。

 

  典韦在戏曲里败过张飞,为第三。

 

  许褚战平过典韦排第四,徐晃第五,夏侯敦第六。

 

  到了元朝末期戏曲的发展繁荣,武力的排名得到进一步的丰满,关张马终于被大胆者拉了进来"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这个排名算是得到了当时的默认,或许是怜典韦之忠义,他的位置没有动,而把赵云在放在了关张之间,这个排名历经元,明,清三朝,到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天津的一个戏班失火,还疑因唱《走麦城》而导致关羽发怒显灵所为。

 

  二: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在天津会见正定县县委书记杨才魁时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都说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才对,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国演义里他是比不上赵子龙的” 并亲笔题下了这几个字,至今石家庄-正定的班车后窗上还有毛主席的题词。

 

  想来主席或许是随口而言,手下却未必这么认为,中国世代传诵的“金口玉言”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自此之后人人皆知“一吕二赵”而无人再去理会什么“一吕二马”,自此“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七许八黄九姜维”响遍祖国大地,成为了讨论三国的必备论据。

 

  

  三:“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马超自宋朝以后就被看做吕布的接班人,到演义问世的时候马超的地位大幅度下降,不过依旧有三回合击败张和的强劲战绩,再后来清朝毛家父子修改演义,将“关张马黄赵”调整为“关张赵马黄”马超继续保持下滑状态,再到后来主席发出“金口玉言”,马超则彻底的失去了最初的风光,让出了“千年老二”的位置;从“兼资文武”“信布之勇”到纯粹的白痴猛将,马超也终于完成他郁闷的退化。在最新的三国群英传五、六里面马超的武力则干脆与夏侯独眼和甘宁并列,在最强的10员猛将里面垫底。

 

  

  四:“金吕布,银马超”

 

  这个流传,不过究竟指的是武力还是相貌风采,恐怕依然还有争议,个人认为相貌风采居多,而武力次之。

 

  五:“天下英雄数马超,马超哪有吕布高,吕布不如子龙巧”“金枪马超,银枪赵云”

 

  这两句话的出处,张国良的苏州评话赵云传以及他的评话三国。

 

  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个不用多说,《三国志》,《三国演义》均有类似记载,唯一值得说一说的是网上亦有好事者在后面加上了一句“女中貂禅,将中赵云” 真的忍不住想笑。

 

  七:“常胜将军”

 

  赵云当之无愧!但是“常胜将军”究竟指的是单挑还是统率?先假设是单条,三国演义中单条无败绩的人员一拉一批,和赵云一个级别而无败绩的亦有关,马,典,许,黄等人,而均无此称号。

 

  可见”常胜将军”亦另有所指,并不单纯的指单挑。

 

  论统率,吕,关,马均有败绩,且败的相当惨,吕,关皆赔上了性命,马超好一些,亦被曹操打成了流浪汉。

 

  赵云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战争,幸运的是再大的败仗也不用他来承担责任,他不是领导者,失败了自然有人承担责任,这是做小弟的好处。人生第一次独立行动,桂阳兵不血刃取下,可谓完美。而后赵范惶恐投曹,桂阳人心尽失,只是说明赵云政治能力有所欠缺,而非军事有误。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带兵,箕谷之败,烧栈道而撤军被演义笔锋一转写成了完美的撤退,大大的肯定了赵云的指挥才能

 

  这些或许是赵云“常胜将军”的由来吧

推荐本书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标记书签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目录
推荐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哈姆雷特 权力的游戏 人性的弱点 富爸爸穷爸爸 挪威的森林 爱丽丝梦游仙境 时间简史 人生的智慧 荆棘鸟
名著小说网以外国名著、世界名著、古典小说、历史名著为主,提供明清小说、经典小说以及经典小说的在线名著阅读和全集电子书免费txt下载的文学大全网站,欢迎广大小说迷收藏本站。